试析规模养殖场实施动物防疫管理的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用动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促使了养殖场朝着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动物防疫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动物养殖的流动频繁、密度过大,消毒措施不及时,导致存在着巨大的疫情风险。因此,加强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管理,已经成为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规模养殖场在动物防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布局设计不合理
部分规模养殖场对于动物防疫法和相关的技术规范等不够重视,没有经过动物防疫机构的防疫条件检查和审核,私自组织生产,选址建场,在动物疫病控制方面,也没有考虑到环境、气候以及地势条件的影响。动物防疫控制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养殖户缺乏较强的防疫意识,以场为家,生活区和生产区相互连接,将居住生活区与畜禽生产区混在一起。另外,还缺乏良好的消毒意识,甚至没有设置消毒设施。
1.2生产管理水平较低
规模养殖场大多数都是经过传统饲养户逐渐发展形成的,饲养管理和生产经营水平不高,在日常生产中,对于兽药、饲料和种苗等缺乏科学的鉴别和选择,贪便宜,注重价格低。部分饲养数量虽然已经形成规模,但是缺乏科学的饲养方式,基本上用农副产品来喂养,营养不够。部分养殖户管理松懈,一旦发生疫情,随意用药,甚至上市销售病死的动物。这些都对疫病防控造成了巨大影响,威胁到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1.3严重的环境污染
部分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大,对于粪便等污染物缺乏综合处理设施,处理不规范,排污设施简陋,随意排放污染物,不仅难以控制动物疫病,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居民的健康和公共卫生。例如,规模养殖场随意排放的粪便导致农田作物减产,有的对于地下水源造成了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用水。
1.4消毒意识差,防疫措施不力
规模养殖场很少实行自繁自养,基本上都是采购畜禽,重视价格,轻视疫病。在购入畜禽时,没有进行有效地隔离观察,使得疫病动物进入,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消毒意识较差,消毒设施不到位,这些都为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对于有些因疫病而死亡的动物,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不利于疫情控制。
2加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合理的建筑设计
规模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对于动物防疫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址建场,能够有效地预防疫病的发生,在发生疫病后,也便于快速及时的处理。所以,养殖者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气候、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养殖者应该强化自身的疫病控制意识,保证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分离,不能将畜禽生产区和居住生活区混在一起,进行有效地分隔设施。在设计规模养殖场的时候,还应该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以及相关的经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做到通风良好、设计合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动物饲养的便利,也有利于疫情的预防。规模养殖场的规模较大,畜禽数量多,应该分配好动物密度,做好规模控制,加强疫情防控。
2.2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在规模养殖场的日常生产管理中,应该重视防疫管理,将其作为重要的管理方向。生产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对于动物防疫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充分了解到其意义和作用。同时,各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该组织规模养殖场的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各个规模养殖场也应该组织内部学习,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经营能力。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到规模养殖场进行疫病防控知识讲座和宣传,要让养殖者明白疫病防控与经济效益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养殖者应该在传统的养殖方法基础上,不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饲养设施,从而将发生疫情的风险降到最低,强化防疫控制。
2.3做好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卫生条件不能达标,那么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规模养殖场必须做好环境控制,对于动物粪便等污染物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避免随意排放。应该按照相关规模引进先进的处理设施,对于污染物进行有效地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卫生条件,还能降低污染物对于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强化消毒意识,提高防疫能力
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工作中,日常消毒是重要且普遍的措施之一,必须强化养殖者的消毒意识,选择科学的消毒液,保证消毒工作常态化,还要设置有效地消毒设施。养殖者还应该不断学习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养殖场的整体防疫能力,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疫病应急机制,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防疫工作的贯彻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规模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对于养殖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健康安全。因此,规模养殖场应该强化防疫意识,提高防疫能力,选择有效地措施,从多个角度来实施防疫管理,从而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动物以及动物制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畜牧兽医站,马耀萍)
上一篇: 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