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动力,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1取得的成效
畜牧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区所在地,全区幅员面积2525平方千米,辖10个街道、11个乡镇和镇南种羊场,总人口50.9万。洮北区依托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牧业经济在全区农村经济总量中占据半壁江山。全区畜牧系统现有职工252人,专科以上学历192人,占全体职工总数的76%,专业技术人员17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25人,中级71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65.66%,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牧业系统事业单位。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全区畜牧兽医机构设有草原工作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畜牧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药饲料监察所、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区11个乡镇均设有畜牧兽医站,村级设有动物防疫员队伍,畜牧系统各单位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建制。
畜牧兽医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从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服务出发,区畜牧业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各职能单位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努力为职工成才提供条件。近年来,区牧业部门承担了多个省、市牧业技术推广项目,并出色完成任务,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各项业务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科技为民服务措施不断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水平,区畜牧部门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开展农村防疫员培训、家畜繁殖改良技术员培训、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开展送科技入户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养畜技术,实施畜禽良种化工程,着力培育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存在的问题
农村畜牧兽医实用技能型人才总量匮乏,密度不够,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呈现出生产型和经营型人才严重不足,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与养殖户期望值存在差距,养殖户生产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畜禽疾病诊疗、畜禽科学饲养管理、家畜人工授精,而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缺乏畜禽养殖技术指导能力,动物疾病诊疗水平不高,生产实践技能不强,适应不了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
畜牧兽医人员脱离生产实践。大部分公职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的是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等项工作,不直接接触家畜家禽。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导致指导现代畜牧业生产工作能力不强。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工作动力不强。从事动物疫病诊疗、家畜人工授精、动物养殖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在生产一线,直接接触畜禽,与从事草原监察、兽药饲料监察、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畜牧兽医人员相比,环境脏,工作辛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该岗位工作不感兴趣,责任心不强,不安心基层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工作也主要是放在动物防疫上,动物疾病诊断、治疗上缺乏过硬的本领,很多动物疾病并不能给予有效治疗。
3对策
加强教育培训。狠抓教育培训,以优化服务为主线,提升畜牧兽医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鼓励职工参加在职教育、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技能过硬的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
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目标考评等制度,加大专业技能在各类绩效考评指标中的权重,坚持业务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客观、公正、透明,直接与工资、岗位聘用、晋级评先等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畜牧兽医人员勤奋工作。
激励职工爱岗敬业。注重畜牧兽医一线人员工作待遇,用增加津贴形式,激励专业人员从事脏、苦、累工作,留在基层,服务于广大农牧民。在职称晋级上,积极探索尝试给予一线人员政策倾斜,适当放宽一线工作人员的评审条件。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马兵;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禽产品,张淑娥;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牧站,王俊江)
上一篇: 兽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意义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