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意义
1现状
自20世纪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兽医学校和兽医机构,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以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为主的兽医学学科体系。随着人类科技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在兽医学学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日渐凸显,现代兽医学的内容与任务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现已涉及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等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学科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科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的兽医学一级学科由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3个二级学科组成,现有200多个大、中专院校开设兽医学(动物医学)专业。其中,农业类本科及以上院校、科研院所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均设有兽医学一级学科,为科研与教学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畜牧生产领域培养了大批应用、研究或管理型高层次兽医专业人才,取得了大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学科,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管理、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关键实验设备上尚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面临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尚需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南,学科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兽医教育首先应以专业兽医师为培养目标来指导招生、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等教育环节,即重视基础课、突出专业课,也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公共课或基础课,又强化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特别是重视实践和实验环节。而我国兽医学教育的基本定位是高素质人才,并非专业性人才,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和灵活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实践训练和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落后,客观造成了培养兽医人才的高等院校众多,社会上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兽医人才总量庞大,但职业兽医服务发展滞后,服务于基层的相应人才严重匮乏。近年来,我国的兽医界专家和从业者对未来兽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反思和展望,并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达成重要共识,即我国的兽医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控制发展规模、稳定招生人数、提高培养质量、统一兽医教育学制(提倡5年学制)、设立兽医教育评估机构和制定统一评估标准等多项具体设想。
课程体系需要全面改革和创新。以美国ILLI-NOIS大学四年制兽医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学生在第1~5学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门疾病的学习,第6~8学期在兽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学习门诊技术,而且报考兽医学院的学生还应有24~30个月的畜牧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预科学习经历。而目前我校兽医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总学时约仅占总学时的43%,实施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后,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学时则降至总学时数的38%。这种几乎牺牲专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调整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应该是本学科建设不得不面对,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2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内涵建设的根本,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中最为关键、难度最大的要素。近年来,国内设有兽医学的高校通过设立学者岗位、人才工程、引进海外高级人才和聘用专业内顶尖专家等途径,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但我校地处民族地区,加之基础相对薄弱,照搬兄弟院校的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也不切合实际。因此,在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如何使用好现有人才,如何培养和提升现有人才的层次,将是现阶段兽医学学科学术队伍建设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2.3学科方向凝练
学术队伍、科研平台和学科发展现状是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选择和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是凝练学科方向的关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坚持特色发展是凝练学科方向所在。虽然本学科的学科方向凝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需进一步整合研究团队,形成研究方向的组合优势,从而凝练出在学科领域中有发展前景、在国内外学术界能够产生影响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4科研平台
学科平台包括硬件平台(教学研究设施,工作环境,后勤管理和校园环境)和软件平台(发展思路,领导观念,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学术氛围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近10年来,我校兽医学学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但欲实现承担高水平科研任务,取得创造成果和重大突破成果,吸引、稳定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仍需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改革和创新。
3意义
3.1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和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内蒙古东部,发达的种植业和广袤的草原是发展区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然而,随着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的转变和区域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服务于生产单位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效应愈发明显,畜禽疾病频发,养殖业有规模无效益,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作为一门解决应用过程中的科学问题的应用学科,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是兽医学学科的核心任务。
我校处于内蒙古东部,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坚持从区域畜牧业发展实际出发,走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之路,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挖掘自身特色。同时借鉴欧美兽医教育的先进经验,大力加强学科的特色建设,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为区域畜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畜牧业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之需,也是决定学科未来能否立足和不断发展的根本。
3.2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一般来说,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包括5个方面,即确立现代的大学理念、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构筑有效的管理模式、拓展完善办学职能和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则是实现建设目标的根本。我校是地方性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学科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应按照突出重点、提升整体的建设思路,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学科和实际需求的应用学科,使之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优势学科立足于抢占理论创新先机,应用学科争取在具有地域优势与特色方面寻找创新点,从而使每个学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形成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学科方向,在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过程中培育出鲜明的学科特色;以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为目标,重点培养和引进对学科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组建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等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必须切实加强学科硬件建设,为学科发展构筑平台。
就我校的学科发展现状而言,兽医学是具备一定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传统学科之一。学科自1978年设立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建设,学术队伍的层次显著提高,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已凝练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构筑了支撑学科发展的科研平台的基础,具备了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主客观条件,基本确立了校内优先发展的地位,并能够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
4结语
我校全面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既是兽医学学科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充满挑战、破旧立新的关键期。学科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充分认清现阶段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其在我校学科中的地位,坚持走紧密结合区域畜牧业发展实际之路,充分发挥学科的传统优势和自身特色,创新发展,不断将强学科的内涵建设,使学科在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整体水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杜立银,孙树民,鲁金波,李光辉,薛江东,高志刚)
上一篇: 生猪养殖经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