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生猪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意愿

生猪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意愿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食品,但经常受到质量安全问题的困扰。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与不完全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且这种信息的缺失会随着食品供给链条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产业链条过长,不仅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还增加了交易成本。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抵御市场风险,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形成纵向协作的联系方式。纵向协作也称垂直协作)是指在某种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垂直系统内协调各相继阶段的所有联系方式。纵向协作涵盖了市场自由交易、协议(也称契约)、合作经济组织、战略联盟和纵向一体化等各种形式的纵向联系方式。农业领域的具体纵向协作模式主要有市场自由交易模式、合作社模式、口头协议模式、销售合同模式、生产合同模式、纵向一体化模式等。其中,市场自由交易模式和纵向一体化模式是联系最松散和最紧密的两种模式。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纵向协作在改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作用的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松散型纵向协作模式,紧密型纵向协作模式更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这主要体现在对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质量安全行为的改进上。但是,目前我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的现状是以市场自由交易模式为主,合同、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等多种模式为辅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广紧密型纵向协作模式至少在当前是很困难的。借鉴发达国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经验,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是当务之急。而不同纵向协作模式下食品可追溯体系实现的难易程度和利益分配关系是不同的这会影响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就生猪养殖场户而言相对于松散型纵向协作模式紧密型纵向协作模式是否同样更有助于提高其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参与意愿,目前还缺乏相关实证研究。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纵向协作模式对生猪养殖场户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尝试分析所产生影响的深层原因。根据实地调査结果本文将合作社模式和协议模式作为主要考察的两种纵向协作模式。同时为更全面了解影响生猪养殖场户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的其他因素本文还将养殖场户的食品可追溯体系认知、养殖场户的生猪养殖基本情况以及养殖场户主的基本特征纳入分析框架。

 

    本文主要分析了纵向协作模式对生猪养殖场户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协作模式显著影响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加人合作社的养殖场户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概率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养殖场户平均高,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销售生猪的养殖场户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概率比通过协议交易生猪的养殖场户平均高另外可追溯食品认知水平、养殖规模、文化程度和风险态度也显著影响养殖场户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知道可追溯食品、能繁母猪数量在头及以上、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风险厌恶型的养殖场户更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得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在技术培训、疫病防治和保险等方面的作用第二,鉴于规模化经营对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规模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对于非规模化经营的养殖场户则应该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其加人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要求提高养殖场户的溯源追责意识,提高养殖场户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第三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培训讲座、电视广播和政府公告等渠道加大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宣传力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猪肉可追溯的实现过程增强生猪养殖场户的溯源追责意识按照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要求规范生猪养殖场户的耳标佩戴、养殖档案建立等工作第四政府还应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新型技术设备的研发和购置投入并加强追溯体系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追溯体系的溯源效果和追责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猪肉可追溯体系在防控生猪疫病、降低养殖场户养殖风险和保障养殖场户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养殖场户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

上一篇: 兽用生物制品注册申报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