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玉米在收获时,高热多雨,容易发生霉变,尤其是阴雨连绵年份多见。也有少部分农户,将未晒干的玉米直接收藏或与晒干的混合收藏,都易发生霉变。引起霉变的霉菌主要有复合霉、黄曲素霉、镰刀球菌。霉玉米部分或整体霉斑,胚芽部分发黑。一旦做成饲料饲喂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几年来笔者用西医、中医结合共治256例,治愈241例,死亡15例。


1发病特点
(1)本病发生有直接饲喂霉玉米或以霉玉米为主配合饲喂的历史,并且饲喂的时间一般较长
(2)本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体况膘情好的猪少发或症状轻微。
(3)本病发生后,出现抵抗力下降,有继发感染症状。


2临床症状
    体温一般正常,少有体温升高近40℃,便秘,吃食渐进减少,粪便干燥,呈球型,有的带粘液或带血。精神狂燥或沉郁,有的全身黄染,精神迟钝,四脚动作失调,局部或肌肉颤抖,步态不稳,心律不齐,心跳100~148次/min,严重者常心律衰竭死亡。


3临床诊断
一问饲喂玉米经历,二看饲喂的玉米粒有霉斑,芽胚部分发黑,三是病猪有吃清不吃干、吃青绿草料不吃精饲料的嗜好。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为猪霉玉米中毒。


4剖解
    病死猪小肠粘膜发红,大肠、盲肠粘膜下层有黄豆大的出血点;消化道浆膜,肠系膜有出血斑;心内膜、心纵沟及心冠沟脂肪出血;膀胱充血,出血;肝脏大而脆,脾脏比正常时增大一倍,见有出血点;脑水肿,脑积液增多,中毒后的育肥猪,经屠宰,肉色黄脂或黄膘,骨硬,骨关节积液呈黄色。


5预防
    收购玉米,加强对玉米的干湿度检查,细看玉米有无变质或霉变,购贮的玉米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检查料库温湿度,料库的温度不要超过24℃,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防止发热潮湿。可用小麦等代替部分饲料,减少霉玉米饲喂中毒的机会,或加工饮料时尽可能地筛选出霉变玉米,减少霉菌扩散。轻度霉玉米粗粉用清水浸泡或0.9%石灰水浸泡,反复搅拌换水,至水无色后再喂,也可防止霉玉米中毒。


6治疗
    对于猪霉玉米中毒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临诊对症处理,加强肝脏解毒功能,停喂霉变玉米或霉玉米为主的配合饲料,可用中药轻泻,让食入毒饲料尽快排出体外,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增强猪对霉毒素的抵抗能力,减少死亡。
    针剂:用50%葡萄糖100mL,维生素C50mL,静脉注射,10%安钠加10mL,板兰根注射液10mL,分别肌注,连续用药3d。此为30kg猪用药量,实际用药量应根据病猪的体重增减。
    中药:栀子、菌呈、大黄、板兰根,加绿豆熬水兑白糖内服。

    病例1:1998年9月13日,黄家村5社生猪养殖大户薛仁福饲养的65头猪发病,病猪吃食渐进减少,粪便干燥,呈球型,有的带粘液或带血。精神迟钝,四脚动作失调,局部或肌肉颤抖,步态不稳。用上述中医治愈58头,中西药结合治疗7头,治愈5头。
    根据当年的玉米收获时的气候,饲喂玉米后的生猪发病多而广,死亡率高,笔者及时撰写了《大竹县猪多种霉玉米中毒的防治》,上报当时的“全县生猪三大体系办公室”,资料被采用,并迅速转发全县各地,统一防治措施,避免全县生猪生产的更大损失。


    病例2:2004年9月6日,大竹县黄家乡井水村4组,林义华家中4头猪发病,渐进减食至废食,病猪1日3次来食槽边叫而不食,或狂燥,或沉郁,粪干而呈球形,用青草试喂,病猪有食欲现象,结合这部分症状,可诊断为霉玉米中毒。经用上述治疗方法,用药3d后,4头猪治愈。
    由于当年收获玉米时多为阴雨连绵天,大部分农户收割的玉米或多或少都有霉变现象,该组养猪户见林义华的猪治好了,连忙请兽医给猪治病,全组有15户养猪73头,治愈69头,衰竭死亡4头猪。

    病例3:2009年10月11日,该乡井水村1组陈良明家养猪2头发病,经咨询后,诊断为猪霉玉米中毒。畜主要求用简易方法治疗,便采用了上述的中医药方剂,嘱其水煎服,并告诉其预防措施。服两剂后,畜主反馈已治愈,2头猪得救。


    病例4:2012年10月22日,玉皇村1组尹昌华养猪场先后有67头猪,食欲渐进少食,畜主自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请笔者前去治疗,查病猪体温一般正常,少有体温升高近40℃,便秘,粪便干燥,呈球型,有的带粘液或带血。精神狂燥或沉郁,有的全身黄染,精神迟钝,四脚动作失调,局部或肌肉颤抖,步态不稳,心律不齐,心跳100~148次/min。根据病猪临床症状,查看贮存玉米,发现粉碎的玉米霉变现象达3成以上,便采用上述中西医治疗方法,连续1疗程,治愈58头,死亡9头。


7结论与讨论
(1)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酸败、霉变,不宜长期贮存,如对酸败、霉变的玉米去霉处理不当,以致用酸败、霉变的玉米喂猪则极易致猪中毒。
(2)本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药。如诊断及时,采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猪对霉毒素的抵抗能力,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 不同饲养方式和周龄对矮小型鸡蛋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