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推广实践
如东县是江苏知名的生猪养殖大县,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苗猪产业为江苏省优势特色产业。生猪存栏居江苏省第一,其中母猪栏存占全省总存栏量的十分之一。生猪生产正在由家庭副业阶段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化饲养阶段稳步推进,但与生猪标准化养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是我县生猪品种结构不合理,2007年能繁母猪15.70万头,其中梅山母猪占栏存的35.75%,皮梅母猪占栏存的43.9%,长大二元母猪0.8万头,仅占母猪存栏4.5%;二是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小,生猪养殖散养户为主体,全县母猪养殖户10万户,户均2余头;三是设施不够先进,疫病防制措施不严格执行。生猪产业发展中的这些不足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2008年我县以国家生猪标准化项目实施为契机,大力推广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对达到标准化要求的新建、扩建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给予资金扶持,使我县生猪标准化提到了新水平。
1 推广内容
1.1 生猪养殖品种。母猪为长大二元母猪,商品猪为杜长大洋三元商品猪。
1.2 选址布局科学。选择适宜建造猪舍的场地,地势、面积、防疫、水源等均符合要求,同时水电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区、生产区分开,布局合理合规,无交叉污染。
1.3 标准猪舍建设。种猪场以栏存600头种母猪规模为单元,配备限位栏480个,高架产床120个,以及湿帘降温系统、自动控温系统、热风锅炉加温设备等现代化养猪设施。场内消毒、化验、配种、分娩、后勤等设施一应俱全。商品猪场一个单元1栋可栏存商品猪500头,猪舍长54.5m、宽14.75m。湿帘、暖风机、排风扇、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的套数等养殖设施配备准确、科学。
2 推广技术
2.1 研究制定推广生产技术规范,完善商品猪养殖标准体系。根据杜长大生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技术管理要求,研究制定15个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杜长大洋三元生猪生产,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育成育肥舍母猪、商品猪生长各阶段各饲养环节技术操作规程。生猪养殖做到环境设施、饲养密度、饲料标准、参考用量、卫生保健、免疫用药等细化具体标准化。
2.2 研究制定推荐应用适合我县规模化猪场的免疫程序。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其它常见病的发病规律,结合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不同免疫程序的运用对比,制定推荐适合我县规模化猪场生产使用的免疫程序和疾病控制要求,强化免疫检测和检查监督。
2.3 因地制宜,推广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结合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场和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场达标要求,大力推广以标准设施、优良品种、规范饲养、生猪生产粪污处理到位、完善生产档案等为重点的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2.4 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投入品销售与使用监管。健全监管网络,完善驻镇畜牧兽医人员对生猪规模养殖户进行生产全程的监管制度。依法开展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及违禁畜禽药品的专项整治,开展投入品质量准入性监督检测,确保上市产品质量。
3 推广效果
3.1 生猪生产水平提高。2013年全县洋二元母猪栏存1.5万头。经生产性能测定,长大二元母猪年生产2.2胎,窝年产仔猪20.20头,均产活仔数9.46头,21日龄断奶重每头6.54kg。杜长大洋三元商品猪,全程养殖天数162d,上市体重95.69kg,21日龄断奶后育成育肥上市料重比2.48∶1。
3.2 生猪上市大中型规模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全县生猪大中型规模场449个,合计出栏47.69万头,规模比重达37.64%,其中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36家,年上市15.89万头。2007年,全县生猪大中型规模场89个,合计出栏8.98万头,规模比重12.1%,其中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场13家,年上市3.5万头。
3.3 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成效显著。2008~2013年全县累计有36家规模养猪场通过示范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其中南通鑫盛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做到场区布局科学合理,生产流程合理,设施先进,档案详细,防疫严格,粪污处理到位。规模猪场基本喂水全自动,喂料半自动,安装了湿帘、暖风机、排风扇等夏季降温、冬季保暖的设施,保证猪舍的小环境适宜生猪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降低了生猪的死淘率。
3.4 生猪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南通正大公司生产的“通大”牌系列饲料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加入南通正大公司“猪小龙”生产的杜长大洋三元商品猪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畜产品,加入运作模式的掘港镇北场村、丰利镇古墩村、马塘镇马丰村等13个村的规模猪场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畜禽产地,同时我县另有6个生猪规模养殖基地也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畜禽产地。由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品牌的创建,扩大了如东生猪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城市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江苏省如东县畜牧兽医站,石素梅)
上一篇: 青浦区近五年常见鸡病诊治体会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