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近五年常见鸡病诊治体会
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淀山湖更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为全面加强淀山湖水质保护,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同时为了防止畜禽疫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造成危害,我区已于2007年底全面关闭并禁止新建规模化养禽场。近年来,我区的农业生产布局也发生了变化,林地及粮食种植大户增多,养禽方式随之悄然改变,除了传统的闲散屋舍室内圈养外,出现了林地散养及农田大棚饲养。随着养禽方式的改变,家禽的疫病流行情况也出现了变化。笔者结合2009~2013年对鸡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将近5年本区的常见鸡病诊治情况做归纳和总结,希望对本地区的养殖户及兽医从业人员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1 常见鸡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新城疫:(1)流行特点:雏鸡多发,偶有产蛋鸡发病。常发生于春、秋、冬三季。(2)主要症状:冠髯发紫,呼吸困难,常发“咯咯”喘鸣声,口鼻流酸臭液体,拉黄绿色稀粪,慢性病例有神经症状,腿翅麻痹,头颈扭转。(3)主要病变:口腔有灰白色液体,嗉囊积液,食道黏膜出血,喉头和气管充血或出血;腺胃黏膜水肿,乳头出血,肌胃角质下层出血;小肠黏膜出血,内容物呈红色粥样;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条纹状出血。(4)防治:无特效药。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预防,严格做好免疫工作;淘汰病鸡,加强消毒;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注射黄芪多糖抗病毒,同时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等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养殖数量较多的,建议对尚未发病的鸡用Ⅳ苗紧急免疫接种,2头份/羽。
1.1.2 传染性法氏囊病:(1)流行特点:3~8周龄鸡多发,偶有2月龄以上鸡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主要症状:脱水,羽毛蓬乱,排白色石灰样稀粪。(3)主要病变:胸肌、腿肌条纹状或斑状出血,肾脏肿大、苍白,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增大至正常体积的2倍左右,水肿,有胶冻样物质,严重时出血,呈紫葡萄样,有时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纹状出血。(4)防治:无特效药。由于饲养规模大大减小,本地区已不配备高免卵黄抗体,所以鸡一旦发病,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预防,严格做好免疫工作;淘汰病鸡,加强消毒;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注射黄芪多糖抗病毒,同时饲料中添加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1.2 细菌性疾病
1.2.1 大肠杆菌病:(1)流行特点:各日龄均易感,无明显季节性。(2)主要症状:一般临床仅见精神沉郁,腹泻。有时可见失明,呼吸困难,关节肿胀。(3)主要病变: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急性败血症,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肠炎,关节炎,脑炎,脐炎。(4)防治:多种抗菌素有效,例如环丙沙星,30mg/kg体重,拌料或饮水,2次/d,连用3~5d;恩诺沙星注射液,0.2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续注射3d,;富乐星注射液,0.4mL/kg体重,1次/d,连用2d。
1.2.2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1)流行特点:各日龄均易感,肥胖和产蛋量高的鸡最易感。(2)主要症状:腹泻,瘫痪,口渴,冠髯紫黑,口鼻有黏液流出,呼吸困难,常发“咯咯”声。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3)主要病变:心脏有黄色积液,心外膜及心冠脂肪出血严重,肺脏瘀血、水肿,肝脏肿大,质脆,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表面有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肠黏膜出血或脱落,肠内容物呈黄色粥样,产蛋鸡卵黄囊出血。(4)防治:多种抗菌素有效,例如多西环素300mg/L,饮水,连用3~5d;富乐星注射液,0.4mL/kg体重,1次/d,连用2d。头孢噻呋钠也有明显疗效,可按说明书使用。笔者发现,同一鸡群感染巴氏杆菌后,常易反复发病,故建议根据饲养周期,选择适当时机重复给药,以防止疾病再次发生。
1.2.3 沙门氏菌病:(1)流行特点:主要见于雏鸡,无明显季节性。怀疑病因与鸡苗来源于小哺坊种蛋消毒不严格有关。(2)主要症状:肛门和肛门周围粘有石灰样白色粪便。(3)主要病变:肝脏肿大,呈砖红色,有出血点或条纹状出血,有时有淡黄色坏死点,卵黄吸收不良。成年鸡心脏常有白色坏死结节。(4)防治:雏鸡可用5%氟哌酸散剂,2g/L,饮水,连用3d。成年鸡可使用氟苯尼考粉,30mg/kg体重,2次/d,连用3~5d。
1.3 寄生虫病
1.3.1 球虫病:(1)流行特点:3月龄以下的鸡多发,15~45日龄最易感。(2)主要症状:冠髯苍白,粪便带血,衰弱。(3)主要病变:急性病例肌肉苍白。典型病变集中在肠道,根据球虫种类不同,常见盲肠显著肿大,内有新鲜血液;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增厚,有明显淡白色斑点,肠腔内有凝固的血液,肠管外观呈淡红色。(4)防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更换垫料,加强消毒;磺胺类药物有效,例球停50g/50kg拌料,连用5d。
1.3.2 组织滴虫病:(1)流行特点:多见于4~6周龄鸡,暖热季节多发。(2)主要症状:消瘦,下痢,粪便呈硫磺色,严重者粪便带血,头部皮肤呈暗紫色,又称“黑头病”。(3)主要病变:肝脏肿大,表面有纽扣状溃疡灶,大小不一,溃疡灶中心黄色或淡绿色,盲肠外观膨大,肠壁薄,黏膜出血,内容物呈栓状、干酪样。(4)防治:清除粪便,更换垫料。甲硝唑100g/300kg拌料,连用3~5d,同时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
1.3.3 蛔虫病:(1)流行特点:2~4月龄鸡多发。(2)主要症状:衰弱,消瘦。(3)主要病变:肠道内有豆芽状、乳白色表皮有横纹的虫体,长5~12cm。(4)防治:彻底消毒棚舍。三枝枪20mg/kg体重,只需一次即可见效。
1.4 真菌病(曲霉菌病)
1)流行特点:各日龄都易发生,多雨潮湿季节多发。(2)主要症状:呼吸困难,急促,喘气,口渴,迅速消瘦。(3)主要病变:肺和气囊上有淡黄色或灰白色霉菌结节,内容物呈干酪样,气囊混浊。(4)防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更换为不发霉的饲料或垫料,加强消毒;病鸡使用制霉菌素,1~2万IU/羽,2次/d,连用7~10d;脱霉宝,500g/250kg拌料。
2 病因分析
鸡病的发生多与饲养管理不善有关。根据门诊了解,本地区不同鸡病的病因各有偏向性。
2.1 病毒病
虽然本地区有疫苗供应,但仍有零星发病,这与鸡的来源复杂有关。有些养殖户为省时省力,喜欢购入已过育雏期的鸡饲养,忽视了鸡之前是否接受过免疫接种及疫苗质量。
2.2 细菌病
农田塑料大棚及闲置屋舍圈养的鸡发病率高,这与室内空气流通性差、氨气重有关。此外,应激反应也是本病的诱因之一。随着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某些养殖户急功近利,从批发市场购入2月龄左右的鸡饲养。鸡经长途运输后,抵抗力下降,常导致急性病例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追求经济效益,这些养殖户极少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粪便清理和棚舍消毒工作不到位,从而进一步促使了鸡病的发生。
2.3 寄生虫病
尤以组织滴虫病发病率高,这与林地散养密切相关。林地内阴暗潮湿,极易引发本病。加之林地内鸡粪从不清理,健康鸡吃进病鸡排出的虫体,或者吞食了蚯蚓、蚂蚱等储藏宿主后,容易感染本病,造成本病的传播。圈养鸡较易发球虫病,这与养殖户忽视预防、忽略粪便清理有关。
2.4 真菌病
曲霉菌病最常见的病因是饲料、垫料霉变。有些养殖户明知饲料已经霉变,不舍得丢弃,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饲喂鸡,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养殖户养鸡常属兼带性质,忽视对垫料的检查和清理,这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3 体会
3.1 虽然实验室检验能为准确诊断鸡病提供直接依据,但笔者认为问诊在门诊中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鸡病常有类似的症状和病变,或者无明显症状和典型病变,近年来混合病例也屡见不鲜。通过详细询问,找到疑似病因,从而有助于提高对鸡病初步诊断的准确率和诊疗的有效性。故笔者认为,兽医在进行门诊时,务必仔细询问鸡的来源、日龄、免疫情况、饲养环境、饲料质量等综合情况。
3.2 宣传科学的鸡病防控知识也是兽医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兽医在临床诊断的同时,务必要帮助养殖户仔细分析病因,促使其树立“防重于治”观念,推荐合理的鸡病预防方法。
3.3 随着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鸡病的流行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兽医从业人员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鸡病流行动态,学习先进诊疗经验,从而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市青浦区动物疫控中心,瞿春蕾,金凌艳,李坚)
上一篇: 浅析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