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2)
2山东省家禽养殖业现状
2.1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发展情况
2.1.1家禽品种山东家禽养殖品种多,鸡鸭鹅齐全,既有国外品种,也有地方品种。蛋鸡、肉鸡、肉鸭、鹅(肥肝生产)以国外品种为主。蛋鸡品种主要是国外品种海兰、罗曼、伊莎等,占市场存栏量的75%左右,另外国产品种京红、京粉、农大3号占20%左右,其余的为山东省优质地方蛋鸡品种,如汶上芦花鸡、莱芜黑鸡、济宁百日鸡等。国外肉鸡品种主要有爱拔益加、罗斯308、艾维因、科宝等,占出栏总量的75%左右,小型肉用杂交鸡“817”占出栏量的20%左右,其余是少量的地方鸡种,如黄羽肉鸡、琅琊鸡、寿光鸡、鲁西斗鸡、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等。肉鸭以英国樱桃谷(含北京鸭血统)、美国枫叶鸭为主,占出栏量的95%以上。蛋鸭主要是我国的金定鸭、绍鸭,占存栏量的90%以上,其余是山东的地方鸭种,如微山麻鸭、文登黑鸭等。鹅的品种主要有肉用品种朗德鹅(法国)和我国小型鹅五龙鹅。
2.1.2家禽的分布、饲养量和饲养方式山东省处于黄河中下游,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环境相对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生息,所以全省各处都有畜禽分布,饲养量很大。2012年,全省家禽饲养量达到49.9亿只,占全国的18.4%。肉鸡、肉鸭饲养量居全国首位,禽蛋产量540万吨,占全国的12.9%,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省。禽肉除满足本省外,约1/3供应外省和出口,其中上海市场70%家禽产品来自山东省,年出口禽肉19.89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
全省家禽标准化生产比重达7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所谓标准化生产就是在规模养殖场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肉鸡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即为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场主要出现在一条龙的大型养殖企业,如诸城外贸、中惠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山东民和,集饲料生产、肉禽养殖、产品深加工、销售于一体,产业链长,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总体生产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较高。
但是,蛋鸡、蛋鸭、小型杂交肉鸡、黄羽肉鸡等小型养殖场仍旧很多,饲养量从几百只至几千只不等。从业人员一般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在禽舍建设、卫生防疫、药物残留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2.1.3家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蛋鸡饲养无论规模大小,95%以上采用笼养方式,粪便易于从禽舍清除。蛋鸭、肉鸡、肉种鸡、肉鸭等,多采用垫料或网上平养方式养殖,粪污主要为垫料、粪便以及清舍后的污水等。在调查的24家场(户)中,粪便基本上不经过任何的无害化处理,直接通过鲜粪方式销售,污水随意排放。由于大型养殖场存养量大,日产鲜粪过度集中,一旦遇到多雨天气,基本上来不及处理,污染严重。如何有效处理养殖废弃物,目前形式多样,尚没有统一的措施和办法。
有些大型养殖企业,如山东六和集团,引进先进的固液分离设备处理鸡粪;有的建起有机肥厂,如诸城外贸集团公司和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有的养殖企业建设了沼气发电厂,如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建起了日供电能力6万度的沼气发电厂,鸡粪、污水沼气化处理后发电,并入山东电网运转,沼液和沼渣用于农田施肥,家禽养殖实现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病死鸡处理方面,有的公司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山东凤祥集团,每天把病死鸡收集到一起,尝试用一定工艺制成肉骨粉,试图既消除病死鸡的带毒带菌问题,又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2.2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过分依赖国外品种,导致品种结构失调,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养殖行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大量高产蛋鸡、快大型肉鸡以及其它高产禽类引进我国,我国家禽生产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使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养鸡大国,从此国外家禽品种占领了我国家禽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地方家禽品种存养量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家禽品种资源是一种独特的生物资源,品种资源的减少或消失,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对家禽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利影响。与我国地方鸡种相比,国外高产品种的肉品质、风味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已逐渐从量向质转变,开始追求“吃营养、吃风味、吃健康”。这种消费需求也要求我们必须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质肉鸡新品系。
多年来我国家禽育种一直以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资金投入主要是科研课题经费。家禽育种是高投入、高风险、弹性低的行业,而山东省各地方品种多处于自繁状态,投入资金少而且分散,规模小,选育和繁育手段落后,搞低水平重复育种,缺乏有关的育种模式、效益、决策方面的比较研究,没有形成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这就产生了家禽育种投入不足、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有关法规,但各地监管部门对种畜禽管理不严,给一些企业造成可乘之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九条规定,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并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告。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鉴定的新品种和配套系,是不允许向社会推广的,只能进行中间试验,而且中间试验必须经试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否则就是违法经营。但是一些企业急功近利,没有从长远发展考虑,逃过监管,非法经营。造成品种杂交不科学,引发某些遗传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饲养环境达不到种鸡要求,导致群体细菌感染率较高,垂直传播给商品代鸡,雏鸡死淘率高。而且,随着销售和运输,病原菌逐渐蔓延,严重威胁养殖生态环境。
另外,我国发掘培育的黄羽肉鸡(主要来自广东)由于其优质、高产的优势正逐渐被山东市场接受,因而山东省地方优质鸡种的市场正在受到威胁。由于过分依赖国外品种,地方优良品种得不到推广,导致品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山东省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2.2.2分散养殖户防疫条件差,管理混乱,导致禽病多发、药物残留超标我国养鸡业每年由于疾病所导致的鸡只死亡数量约为3亿只,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亿元,造成的间接损失约100亿元。家禽因疾病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10%~20%,山东省面临同样的问题。
小规模养殖场数量多。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年出栏量在万只以下的小规模分散养殖场所占的比重高达35%。这类养殖场设备简陋,分布复杂,管理不规范,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是导致疫病多发的重要来源。
舍内环境条件差。由于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高密度饲养造成舍内环境空气质量差,有害气体增多。活动空间狭小,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增加了鸡群各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产品质量降低、药物成本增加、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
2.2.3饲料中使用违禁添加剂,导致重金属、抗生素等超标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不规范。近年来,经常报道家禽产品中各种药残、微生物含量、抗生素超标,对人们消费禽产品的信心造成了消极影响。饲料中的药物残留主要是兽药和药物性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和不合理使用,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等在购买、存放和使用环节存在问题,导致禽病高发。被公布的抽检不合格产品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去甚远。兽药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很多兽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偏低,养殖场低剂量药物的长期使用助长了微生物耐药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防治效果。
饲料本身的安全问题。饲料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已经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饲料如果贮存不当,极易造成霉变。较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单胞霉菌毒素等,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强。同时,饲料原料及饲料在生产、加工及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农药、化肥及“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饲料油脂中有害因子有多种,生物性危害主要包括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化学危害则涉及所有化学类的污染,包括毒素、农药兽药残留、清洗剂消毒剂污染、润滑油污染和过敏原等。另外,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主要是亚硝酸盐、过量的微量元素、重金属的污染;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粉等,易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禽流感。
人禽共患病的发生。近几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空肠弯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杆菌感染,特别是禽流感、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五号病(口蹄疫)、盐酸克伦特罗及大肠埃希氏菌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极大担忧,全球高度关注。山东省也曾发生人感染禽流感事件。2013年4月23日,山东确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受此影响,山东家禽的外运受到了限制。目前全国60%的出口肉鸡都来自于山东省的大型家禽企业。H7N9流感病毒导致出口受限,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政府已经禁止进口中国禽类,山东省家禽业的主要输出国日本也加强了检验密度,拉长了出口周期。还有一大批之前谈好的订单被国外临时取消。肉鸡卖不动,禽肉市场价格猛跌,直接影响了种禽的养殖。种鸡当肉鸡处理,鸡苗被活埋、焚烧,不少大型龙头企业每天损失在100万元上下,个别企业达到200万元。2013年4月份,山东省家禽业每天都要亏损3个亿,损失巨大,教训惨痛。
2.2.4治理技术缺乏,费用高,导致粪污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困难废弃物的处理需要处理技术和高昂的成本,是当前所有养殖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虽然有的企业如鲁南公司、诸城外贸等自建有机肥厂,但由于养殖场(户)比较分散,运输成本高,人工费用增加,运营费用基本持平甚至亏损,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易于导致环境污染。山东民和投资7000多万元建有沼气发电厂,且并网发电,但运营成本太高,并未盈利。山东凤祥集团对病死鸡采用每天清理,密封袋封口,集装箱运输,集中处理化制成肉骨粉。但考虑人工、运输以及化制成本,也是亏损状态。虽然养殖企业为保护大环境,采用各种方式治理废弃物,但均没有找到有效的、共赢的途径。而且现有的各种治理方式因费用高而亏损,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更有部分企业由于不愿意承担治理费用,直接将鸡粪出售,有的散户则直接将鸡粪堆积暴露在室外,鸡场、鸭场污水随意排出外流,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地下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极不利于家禽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5养殖人员专业技术缺乏,导致标准化、规范化养殖程度不高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管理水平、适宜的饲养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有机结合。虽然山东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养殖大省,在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公司+农户”这种散户养殖还是占据了山东的主要养殖方式。监督管理部门没有严格的培训制度,企业拥有的专业养殖人员缺乏。造成家禽养殖业只能在数量上增加,而不能在品质上提高,极大地制约了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2.2.6家禽产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发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化和专家系统,在少部分地区应用,能够让农户见到效益的信息系统几乎是空白。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家禽育种、保种、优化家禽饲料配方、家禽疾病诊断与防控、家禽产品质量检测、家禽生产管理中均得到了较好应用,有些单位甚至已建立了禽场生产管理数据库系统、专家诊断系统、大规模种禽场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等。但迄今为止,我国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家禽业的信息化和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规模仍很小。山东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养禽大省,在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家禽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体现在信息渠道闭塞、信息量不足、信息准确性差、信息时效性低、信息公益性服务意识差等,缺乏准确、权威、及时、高效的家禽信息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家禽业的需要,相关专家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有待不断加强和改进提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月明,董以雷,石天虹,孙晓军,李霞)
上一篇: 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1)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