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畜牧大省,更是家禽养殖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家禽业在所有畜种中,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国际化、科技化水平最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全省家禽饲养量达到49.9亿只,占全国的18.4%;肉鸡、肉鸭养殖量居全国首位,也是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省。随着养殖量的增加,养殖品种、模式、环境、防疫、产品安全、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山东省家禽业的健康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从山东实际出发,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针对山东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促进山东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含义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是指家禽养殖作为一个产业,遵循关爱社会、环境友好、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的生产经营理念,在家禽养殖的全过程(包括关注原材料的充分向前延伸和产品进入市场的充分向后延伸保障)切实做到确保健康无害,以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健康养殖来实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在养殖过程中所饲养动物的健康;二是生产出来的动物产品对于人的健康有利而无害;三是环境友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对公共卫生和环境污染不构成威胁。因此,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家禽品种特性,采用适宜的养殖方式,选择优质的饲料,采用无害化的养殖技术,对养殖的环境、卫生防疫以及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既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又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研究并解决家禽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对畜牧业乃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也有重大意义。
1.2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山东省的家禽养殖总量巨大,年产值很高,但家禽养殖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禽舍规划和设计、卫生防疫、饲料安全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养殖业准入制度的问题,畜牧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使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对山东省的畜牧业乃至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和“三农”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家禽养殖业是我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我省家禽养殖业实现健康发展,对我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调整养殖品种更加合理。山东家禽养殖品种多,鸡鸭鹅齐全,既有国外品种,也有地方品种。鸡蛋、鸡肉、鸭肉、鹅肥肝产品以国外专用品种为主,肉鸡品种主要有爱拨益加、罗斯308、艾维因、科宝等。蛋鸡品种主要有海兰等,鹅主要为朗德鹅。我省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有芦花鸡、琅琊鸡、寿光鸡、鲁西斗鸡、济宁百日鸡、微山鸭、文登黑鸭、五龙鹅等,多为肉蛋兼用品种。目前的养殖品种依赖国外的多,地方品种利用率低,比较单一。只有调整品种结构,合理养殖,才能实现家禽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促进生产规模更大。2012年,全省禽肉产量达636.4万吨,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为43.2%,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禽蛋产量540万吨,占全国的12.9%。家禽业年产值近1000亿元,税收2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三是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山东省家禽业在诸多畜种中率先实现了生产水平与国际接轨,生产技术与世界同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较早推行了全封闭饲养、电脑温湿控制、自动供料供水等先进技术,大大改善了饲养环境,肉鸡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生产性能高,肉鸡料肉比可达1.68:1,蛋鸡料蛋比可达2.1:1,高峰期产蛋率可达95%。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人可养2万~3万只肉鸡,1.5万~2万只蛋鸡。肉鸡、肉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四是推动外向型产品更加凸出。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家禽产品出口基地,禽肉和禽蛋加工能力强,由于肉鸡、蛋鸡、肉鸭养殖率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生产工艺水平高,养殖过程规范,养殖环节可控,产品质量可靠,加之价格的比较优势,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因此,禽产品大量销往欧美、日韩等市场。目前,全国能够出口的35家禽产品加工企业中,山东占了17家,家禽产品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五是推动产业化程度向更高发展。山东家禽产业化发展迅速,产业化程度较高。我国家禽产业化运作起源于诸城外贸,经过不断地发展,兽药、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及深加工等几大产业链俱已完备,并且涌现岀了像诸城外贸、青岛九联、新希望六和、山东民和、山东春雪等一大批集饲料生产、肉禽养殖、产品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国内家禽企业产业化发展的领跑者。由于这些企业产业链长,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与养殖户结合更加紧密,龙头企业在带领农民致富、化解养殖风险、促进我省家禽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3山东省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家禽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产量越来越高,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我省乃至我国家禽规模化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家禽舍内环境控制不当导致呼吸道病等疫病频发、家禽死淘率高、原有的优异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降低经济效益。虽然家禽业是我国畜牧业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设施设备不配套、管理理念落后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得现有的家禽舍内环境控制质量水平不高。特别是冬季,掌握不了通风和保暖的平衡,只注重保暖而忽视通风,导致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超标,家禽免疫力降低,呼吸道病等疫病高发,死淘率高,经济效益下降。与此同时,兽药疫苗用量大引发的药残等食品质量安全也不容忽视。
家禽粪便、污水和病死鸡等废弃物也是导致畜牧业污染的重要因素。粪污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虽然大部分企业都通过自建有机肥厂、沼气发电、化制成肉骨粉等方式进行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但由于养殖场(户)比较分散,导致运输和人工成本较高,费用增加,目前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并未盈利。虽然各企业为保护养殖大环境,采用各种方式治理废弃物,但均没有找到有效的、共赢的方式。现有的各种治理方式因费用高而亏损,也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极不利于家禽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我省家禽业具体实际出发,探讨规模化环境控制及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策略,对于整个养殖大环境的净化、食品质量安全以及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月明,董以雷,石天虹,孙晓军,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