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广西柳北地区林下养殖发展现状和新型林草禽经营模式的探索

广西柳北地区林下养殖发展现状和新型林草禽经营模式的探索

     林下养殖自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兴起后在我国的广大山区得到迅速推广,是将传统林业与现代农业,将传统散养模式与现代养殖技术结合起来的,是一种林下经济“绿利”双赢的新型生产搭配模式,是符合我国当下土地资源人多地少国情需求的。在该模式下,利用林地昆虫、青草、落叶对饲养动物进行养殖,因其具有远离居民、空间宽阔、自由活动、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小的特点,可作为环保生态型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典范。本研究通过对柳州市柳北区林下养殖发展现状和新型林草禽经营模式的探索,为当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柳北区林下养殖发展现状

     柳北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柳州市区北部,总面积3.17万hm2,区辖3镇7街道,35个行政村61个社区,总人口约40万人。柳北区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林地面积1.06万hm2(包括8个农林场站),共中有地林地8391.2hm2,灌木林地面积1656hm2,共他林地面积495.61hm2,森林覆盖率34.16%,林木绿化率34.25%,丰富的林地资资源为柳北区林下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林下养殖品牌产品,共投入财政科技资金60万元作为扶持产业发展基金。目前,柳北区林下养殖主要采用林-鸡模式和林-鸭经营模式。

1.1林-鸡经营模式

     柳北区林下规模养鸡场共有3家,其中2家定为柳北区林下肉鸡养殖示范基地,年产土鸡7万羽,产值达70万元。养殖林地主要处于桔子林、樟树林和山顶桉树林,占用面积约13hm2,舍栏建设18栋。

1.2林-鸭经营模式

     柳北区林下规模养鸭共1家,林地占用面积约5.4hm2,新建林下肉鸭养殖标准化栏舍5000m2,配套化粪池等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具备新增出栏肉鸭2万羽能力,年产值达45万元,该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吸收农户约10家。

2新型林草禽模式探索

2.1林地的科学选址

     林地场址要考虑物资需求和产品供销,应尽量选取离村落、交通干线较远、相对安静。林种类、林木间距、树高、树胸径对养殖产率也有一定影响。场地应当选择在较周围地段稍高、稍有缓坡,向阳背风,以保持场区的小气候条件稳定。林地地形应尽量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这样在饲养管理时比较方便,能提高生产效率。林地土质状况对生态环境、林地植被生长情况、动物健康状况、舍栏建筑施工等都有密切关系。在选择场址时、要详细了解场地的土质土壤状况,透水透气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要对场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2选择适合林下养殖的品种选择

     应当选择对环境、气候适应性强、抗病力高、活泼好动、觅食能力强的肉禽为宜。块大型肉禽体躯硕大、肥胖、行动笨拙,不适于林地放养。

2.3饲养环节因素对生长的影响

     饲养应考虑温度、湿度、光照、饮水等因素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1)温度。育雏舍应在接禽前2~3d提前升温,升温同时要注意通风,接禽后温度一般要上升0.5~1℃。随禽只日龄增大,温度应缓慢降低。温度在4周龄时降到恒定温度21℃。降温要尽量平稳,不使禽因温度突然变化而引起应激。

     (2)湿度。雏禽前期对湿度要求稍高,出雏时孵化器内的湿度为70%左右,到育雏室后1周内也必须接近此湿度,湿度随日龄增大逐渐降低,育雏后期降低为50%~60%。

     (3)光照。育雏期间,光照时间应逐渐减少。一般在前3d采用24h光照,使雏禽有充分时间适应环境,尽快独立生活,促进饮水、采食。以后每天减少1h光照,两周后恒定在12h光照。

     (4)饮水。新接雏禽应先饮水再开食。初次饮水要使用降温到18℃的凉开水,水中可加入8%葡萄糖,同时添加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

     (5)开食。育雏喂料原则是少量多次,即每次添加少量饲料,在3~5min内吃完为宜;吃完后休息20~30min后再添加。雏禽料要求高能高蛋白,可添加一些维生素。此外,可添加大蒜素,既增进食欲,又能增强抗病能力。在饲养过程中,可适量添加砂砾,增强消化能力。

     (6)通风换气。保持清新的空气环境,对禽群生长发育很重要,所以育雏舍在建筑上要考虑到通风的必要性,进行合理设计,加强通风换气量。通风换气中最忌的是贼风,尤其在冬天,外界温度低,冷空气进入禽舍后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2.4林地饲养的原则

     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00羽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时期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肉禽的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

2.5林地养殖营养的搭配

     育雏期间可以使用配合饲料,有条件的也可以自配饲料,要求饲料营养全面均衡,能保证雏禽的健康发育。

2.6补料的科学时期

     每次补料量应根据禽采食量而定,补充饲料的次数每天1次为宜,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可临时增加次数,以保证禽的采食量。禽在傍晚补料后便上栖架休息,经过一夜的静卧歇息,肠道对饲料的利用率高,所以应当选择傍晚补料。

2.7舍养到林养的适应阶段

     林下养殖一般要经过从舍养转到野外养的过程,随之饲料、温度、补料等因素都要改变,应当从高到低逐渐降低育雏室的温度,使其逐渐适应室外气候条件,适当进行较低温度和小范围变温的锻炼;雏鸡的运动量和范围也应逐渐扩大,增强其体质、适应放养环境。

3小结

     柳北区森林资源丰富,为林下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现阶段柳北区林下养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起步晚,发展无序、利用偏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先进规划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需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养殖。同时加强柳北区林下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打造柳北区林下特有品牌,促进林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动物疫控制中心,刘颖;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水产畜牧,陆成春;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雷振)

上一篇: 动物医学专业传染病方向特长生培养方法探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