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小区的卫生防疫措施
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生产实际与饲养管理水平,母源抗体的干扰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和免疫途径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见表1。为保证免疫质量,还需注意疫苗的运输、保存、注射方法、剂量、注意事项和注射部位及器械的消毒,室外工作时应避光,加冰降温,加强免疫通常在第一次免疫后的15~30天为佳。
2做好消毒灭原工作
(1)场区入口消毒。人或车进消毒池(室)踩湿消毒液,洗手后用紫外线照射5~10分钟,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和雨鞋进入专用通道。到生产区入口车辆喷雾消毒,人员再次洗手,脚踩消毒液。
(2)圈舍消毒。清扫后用高压泵冲洗,再用配好的消毒液消毒。先顶棚、后侧壁、再地面,先圈舍远端后门口,先室内后室外。消毒液的浓度一般为1∶1000。场区及圈舍周围5m范围内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污水池和下水道口用漂白粉消毒1次。
(3)带猪消毒。用喷雾的消毒方法每周2次消毒,周边地区如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每天喷雾消毒2次,免疫注射疫苗应避开消毒前后1~2天进行。
(4)产房消毒。产前1周喷雾消毒2次,母猪临产前用消毒液擦洗乳房及外阴部。
(5)饮水器消毒。先清除饮水器上的污垢,然后用消毒液浸泡24小时,再清洗1~2次。要选用无毒性、无残留、无副作用的消毒药品。
(6)用具消毒。用0.1%苯扎溴铵或0.2%~0.5%过氧乙酸。
(7)消毒注意事项。消毒时合适的浓度很重要,浓度过大,不但消毒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引起眼睛及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喷雾消毒时,应将消毒面喷湿直到滴水为佳。生石灰不能干撒,加水配制成16%~20%的石灰乳喷洒消毒效果较好。
3外调猪必须申报隔离观察
跨省调运种猪,在调运前15天向当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经审批后方可调入,不得随意外调。调入后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检,隔离观察15天以上,并做好隔离观察记录。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并注射相应的疫苗。
4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死尸必须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和废弃物用生物发酵做无害化处理,用具和场地彻底清洗消毒。
5疫情监测
做好本场区及周围散养户饲养畜禽的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主要指重大动物疫情、新发现的同群畜之间传染的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等,每月上报一次。发现疫情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记录。
6免疫抗体监测
每个养殖小区对所设防项目必须每季度监测一次,主要监测猪瘟、猪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每小区随机采血样10份(仔猪、育肥猪、种猪),送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抗体,对抗体监测达不到保护率的要重新免疫,并追查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7兽药安全工作
兽药的使用要合理规范,要有出入库台账,详细记录兽药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休药期、停药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必须有执业兽医师出具合理用药处方,杜绝使用假、劣和过期药品,禁止使用违禁药品。
8饲料安全
饲料安全直接影响着养猪成败和食品安全,购入饲料必须索要饲料购入发票,饲料使用要有出入库台账,详细记录饲料生产批号、生产厂家、保质期、有效期和使用效果,注意防霉防鼠害,存放通风、阴凉干燥处。
上一篇: 季节性猪病的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