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季节性猪病的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

季节性猪病的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

1、贵州省生猪的季节性发病规律
    猪传染病的发生有时很有规律性,例如发热性疾病多呈季节性,每年的冬春、秋冬之交多为发病
高峰,尤其是散养猪发病高峰非常明显。常见的季节性猪病有:细菌性疾病有链球菌病、副嗜血杆菌病、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丹毒、支原体病等;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猪瘟、蓝耳、圆环、口蹄疫、细小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等。

2、形成原因
    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造成季节性发病规律的原因有气候、饲养、管理、生产和免疫等因素。
2.1气候因素
   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4℃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4.3℃,冬季最低气温-7.6℃。冬春、秋冬之交气候变化明显,早晚温差大,特别是11月份,常有冷空气侵袭。气候的剧烈变化特别容易引起猪感染各种疾病。
2.2管理因素
    贵州省的养猪场大多是夏季半封闭饲养,冬季暧棚式全封闭饲养。天气最热时无法干预圈舍闷热的小环境,天气最冷时全封闭造成空气流通不畅,氨气积存。恶劣的小环境使猪体自身消耗增加,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引起发病。
2.3饲养因素
    猪肉价格受消费季节影响,养殖户为了获取最大养殖效益,往往在春季降低饲料品质,减少精料饲喂量,因营养不良导致抗病能力降低而感染疾病。
2.4生产和免疫因素
    传统的猪肉消费习惯形成了传统的生产习惯。农历的正月和7月正是猪仔出生的旺季,因而仔猪母源抗体枯竭时多数集中在3月份和9月份,而此时正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很容易导致猪发病。

3季节性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
    养殖户要掌握气候变化规律,最好采用全封闭圈舍饲养,要做到冬保温,夏保凉,春秋防气候突变,四季防湿防燥,保证空气质量。改圈舍水泥卧床为隔热地板,防止夜间地面冰冷引发猪感冒。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可以考虑在舍内安装管道暧气或火墙,同时要注意夜间通风换气,防止氨气中毒。
3.2做好预防免疫工作
    做好各项常规免疫预防工作,严格根据猪日龄按免疫规程进行,避免出现免疫空档,疫苗接种尽可能安排在气候变化前1周进行。
3.3搞好检疫检测和消毒灭源工作
    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制度,全部出栏后对圈舍及养殖设施彻底清洁,用2%~5%苛性钠消毒后再进行彻底的密闭熏蒸消毒。对病死畜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管理措施。对猪群定期做好常规抗体水平检测,通过血清学免疫监测,正确评价猪群健康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根据疫苗的抗体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从外地引进生猪时一定要查验检疫证明,保证生猪健康无病。
3.4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养,如果需要自己配制日粮,要根据饲养标准,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配制,避免饲料品种单调而导致营养比例失衡。
3.5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贵州省气候湿润,饲料很容易发霉变质,诱发生猪消化系统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猪的清肠健胃工作,并做好日常保健用药。发现病猪要早隔离、早治疗,针对具体病情合理用药。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不合理用药会对生猪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猪体康复。总之,只要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就能降低猪季节性疾病的发生率。

上一篇: 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情况的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