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症状与防治
猪蓝耳病目前在我乡乃至全县都具有一定流行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给我们圈养猪的农户和养殖场带来许多的不便,也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猪仔的产量,因此对于这种病我们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乡部分农户饲养的母猪进行观察及分析,其中初期孕猪比例比未怀孕的猪要多,每三个星期为一个观察阶段,经过长期的观察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果。
1.2方法
每一到三周对母猪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如有发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者废绝以及发热现象的猪,及时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未有这些现象的母猪进行防治,并及时的清理环境问题,之后重复操作,并对其观察研究。
2结果
在1~3周内,我们发现有部分的母猪有厌食、嗜睡、精神不振以及发热的现象,且这种病症的可发性都很广泛,比如猪群配种、怀孕、哺乳、保育以及育肥阶段都可以产生。3周之后这类猪就会到达一定的高峰期,一些母猪会早产,或者死胎、木乃伊胎儿,弱胎以及断奶前就死亡,此时猪的死亡率会达到高峰。
3讨论
猪蓝耳病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猪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慢慢的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了。此病的潜伏期的差异非常的大,只要感染就很容易感染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一般为3d,最长的可达到37d,且临床诊断此症状变化十分的大,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多,其中低毒株它能使猪群没有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的话就不能,它只会引起更严重的临诊疾病,一般我们可以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三种临诊。急性型临诊主要是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者废绝、发热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这种表现一般都是在妊娠后期才会出现的,且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使母猪产生流产、弱仔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猪蓝耳病的症状,而这种症状大大增加了妊娠后期的母猪流产率,根据统计,我们得出这样的急性型病症使母猪流产率达50%至70%左右,死产率可达35%以上,就连木乃伊也能达到25%左右,而新生的仔猪则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以及轻瘫等症状,且在产后一周后就会死亡。至于慢性型,它主要是表现在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并且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也会随之下降,猪群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这样就会很容易感染上其他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因此猪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幅度的上升。至于亚临诊型这样个类型一般是感染猪不发病,是一种持续性的感染,这个就需要我们做血清的检查,一般发现血清是学抗体阳性的话,又在10%~88%左右的就是这类诊型的猪蓝耳病了。
猪蓝耳病又称之为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发的。其主要的特点是流行性,患病猪和带毒猪向空气中排毒,使周围的环境被污染,如果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去消毒,病毒就会在猪舍内长期的存在。
通过临床实验证明,猪蓝耳病的临床特征是:在母猪身上主要是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且产后还会无乳,还有一些病猪耳部发紫、皮下出会出现血斑,甚至还有神经麻痹的症状。在育肥猪的身上,我们发现多半会出现双眼肿胀、结膜炎,有时还会有眼屎或者脓性分泌物等,且会出现呼吸性困难,耳尖发紫以及沉郁昏睡的现象;而公猪感染后就会出现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以及呼吸急促,且严重的还会出现暂时性的精液减少和活力下降的现象。对于仔猪,主要是以1月龄内的仔猪为主,它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感染,常常体温会达到40℃以上,呼吸方面也很困难,有时还会出现腹式呼吸的情况,食欲也不好,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等,且死亡率很高。而这种病通常都是会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疾病的,如是不及的处理的话,是很容易导致死亡的。通过临床实验,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一种是环境。在猪蓝耳病防治的用药方面,我们通常建议不要使用氯霉素类的药物,拒绝用磺胺药物,多考虑一些应激和毒副作用以及免疫抵制和诸多并发感染性的药物。同时平时也要经常的消毒,不要胡乱的给猪接种疫苗,给猪群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加它们的机体的抗病能力,质量不好的原料最好不要使用,以防致使慢性中毒,使免疫力下降,在夏季时还要注意降温通风,保持猪场的卫生干净,对控制猪蓝耳病的发生及蔓延是最稳妥高效的办法,主要是以复方花青素以及牛磺酸和阿司匹林/拌饲料,这样效果会很好。而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我们可以通过物理预防,主要是指空间电场生物效应衍生的畜禽舍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畜禽舍动物的上方布置一组空间的电场,使其发生电极线,而该电极线则与地面组成一个“无形的防疫电窗”,给电极线充以直流高电压,那么这个空间电场就会在电极线与地面之间建立起防护,且在这个空间电场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以及相应的粉尘含量就会降低到最低的状态,使整个猪场能够有空气净化和防疫的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致使猪仔的产量以及各种猪的产量下降,因此做好防治工作是很必要的,只有防治好了,才能更好增加猪仔的产量。
(云南省麻栗坡县畜牧兽医谢应红)
上一篇: 猪口蹄疫的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