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饲料加工过程中完整的制粒工艺包括调质和制粒两个过程,其中调质就是对饲料进行水热处理,使其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物料软化,提高压制颗粒的质量和效果,最常见的调质方法是直接通入蒸汽进行水热处理;制粒主要指经过调质的粉状饲料在颗粒机的机械挤压作用下制成颗粒饲料的过程。家禽饲料制粒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是饲料含粉率、粉化率及颗粒硬度,其中含粉率是指颗粒饲料中未成颗粒的粉料占总饲料量的百分比,粉化率是指颗粒饲料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粉料占总饲料量的百分比,硬度是指颗粒在径向所能承受的垂直压力,以千克力为单位。
1制粒工艺对家禽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制粒工艺能够通过影响家禽饲料中多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及营养物质在家禽肠道内的消化吸收率而影响家禽饲料营养价值。制粒工艺对家禽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调质过程中的水热处理及制粒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高温高压所造成的。
1.1制粒工艺对家禽饲料淀粉成分的影响
家禽饲料中70%左右是谷物类饲料,谷物中的淀粉是家禽饲料主要供能物质。因此,家禽饲料中淀粉含量及种类能够影响家禽饲料有效能值。制粒过程中的水热处理及高温挤压能够使谷物饲料中的淀粉发生糊化,糊化后的淀粉称为糊化淀粉,其主要成分为α-淀粉,结构膨松,吸水性增加,易受α-淀粉酶作用水解。刘梅英等(2000)报道,在制粒后动物饲料淀粉糊化度可达30%~40%,正是因为淀粉的糊化,家禽饲料制粒后,饲料代谢能值有一定提高。
1.2制粒工艺对家禽饲料蛋白质、氨基酸成分的影响
制粒工艺过程中的水热处理及高温高压对家禽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其促进了饲料蛋白质变性,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在动物肠道中与消化酶接触机会增多,因而消化吸收率增大,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另一方面,水热及高温处理导致蛋白质及氨基酸中的氨基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发生结合反应,即美拉德反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不能被消化酶水解,因此一定程度降低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虽然上述两种影响同时发生,但是促使蛋白质变性,提高饲料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吸收率的影响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邓君明和张曦(2001)报道,颗粒料的蛋白质消化率比粉料提高13.3%。Pickford(1992)报道,与未制粒粉料相比,80℃以下制粒,氨基酸消化率下降约2%,在110℃下挤出,再在95℃下制粒,氨基酸消化率下降4%。
1.3制粒工艺对家禽饲料维生素成分的影响
制粒过程中的水热处理及挤压制粒环节能够降低饲料中维生素的有效含量,降低的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水热处理的温度、挤压制粒产生的温度及持续时间是影响维生素降低程度的重要因素。Michael(2001)研究结果显示,随制粒温度的上升及持续时间的延长,各种维生素的存留量随之下降;其次,不同维生素由于自身结构的不同,受制粒工艺破坏的程度不同。杨红军等(2006)报道相比其他种类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3对制粒工艺更为敏感;另外,维生素在制粒工艺中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与维生素存在的状态有关。通常晶体形式的维生素在制粒过程中受到的破坏比包被形式的维生素更为严重(Marchetti等,1999)。
1.4制粒工艺对家禽饲料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
制粒工艺能够影响家禽饲料中粗脂肪的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水热处理能够加速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所致,因此当家禽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时,应当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以防止或降低制粒工艺对脂肪成分的破坏;粗纤维成分通常对热处理较为稳定,因此制粒工艺难以影响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但是制粒工艺能够破坏粗纤维结构,从而促进动物对其消化利用;另外,制粒对饲料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影响的研究较少,通常认为其不受制粒工艺的影响。
2制粒工艺对家禽饲喂效果的影响
制粒对家禽饲喂效果影响的研究较多,结论不尽一致。Quentin等(2004)研究结果显示,在慢速生长肉鸡上,颗粒料和粉料对肉鸡体重、采食量、料重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同日粮营养浓度条件下,颗粒料与粉料相比更能够提高肉鸡采食量、日增重、出栏体重及料重比(Am-erah等,2007a)。饲料制粒后能够改善家禽生产性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饲料制粒后一定程度提高了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如一定程度提高了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了日粮表观代谢能。其次,有研究显示饲料制粒后之所以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是因为肉鸡采食颗粒饲料过程中饲料浪费更少所致,如Amerah等(2007a)研究表明,肉鸡采食颗粒料的浪费量显著低于采食粉料时的浪费量。第三,饲料制粒后能够提高家禽生产性能与颗粒饲料能够一定程度影响肉鸡肠道形态有关,如Amerah等(2007b)研究显示饲喂颗粒料肉鸡肠道重量和长度均低于饲喂粉料的肉鸡肠道相关指标;此外,Skinner-Noble等(2005)研究显示,颗粒料与粉料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不同在于肉鸡行为模式发生改变所致,其中,采食颗粒料肉鸡减少了采食行为而增加了休息行为,结果导致颗粒料有效能值和用于生长的净能相对提高,最终表现为生产性能的改善。
上一篇: 饲料加工工艺—粉碎工艺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