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饲料加工工艺—粉碎工艺

饲料加工工艺—粉碎工艺

    我国饲料生产过程通常采取先粉碎后混合的生产工艺,家禽饲料中60%~70%饲料原料需要进行粉碎,因此,粉碎是家禽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程序。粉碎粒度、粒度差异性、产量及单位产量能耗是衡量粉碎效果的重要指标。其中,产量及能耗两个指标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是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两个指标,而粉碎粒度和粒度的差异性两个指标不仅影响后续饲料混合及制粒的效果,而且与家禽饲料营养价值及其饲喂效果密切相关。


1粉碎工艺对家禽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原料在粉碎过程中,粒度直径由大变小,物理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原料的化学性质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因此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含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虽然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未发生变化,但是饲料原料粒度由大变小,饲料原料表面积增加,相应地在家禽肠道中饲料原料与消化液中的消化酶、肠道黏膜表面接触的面积增大,饲料原料消化吸收率提高。粉碎能够提高饲料原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但是并非饲料粉碎粒度越小越好,李清晓等(2006)研究显示,豆粕粉碎粒度分别为529、449、334、210μm时,饲料能量代谢率、干物质、粗蛋白质及主要氨基酸消化率不同,其中豆粕粉碎粒度为449μm的日粮上述营养物质消化率最高。孟艳莉等(2013)在蛋鸡上的研究也显示,小麦粉碎过4mm筛配制的日粮比过2、6mm筛配制的日粮粗蛋白质消化率高,造成上述试验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饲料原料粉碎后,在肠道内与消化酶、肠黏膜表面接触面积变大导致消化率提高所致;另一方面也与较大粒度饲料在动物肠道内能够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肠道发育有关,所以饲料原料并非粉碎粒度越小,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提高越大,而是有一定的适宜范围。

 

2粉碎工艺对家禽饲喂效果的影响
    粉碎工艺对家禽饲喂效果的影响主要是由饲料原料粉碎后颗粒大小不同造成,其对家禽养殖的影响主要是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Douglas等(1990)研究显示,与谷物粒度0.9mm饲料相比,谷物粒度在1.47~1.75mm时,肉仔鸡体重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Nir等(1994)研究认为,肉仔鸡日粮中谷物适宜粉碎粒度应为0.7~0.9mm。王卫国(2001)研究报道,肉鸡采食粉碎粒度为0.874mm饲料比采食1.681mm饲料体重显著增加。但也有不同的研究报道。李清晓等(2006)比较了肉鸡日粮中529、449、334、210μm4种粒度粉碎豆粕对肉鸡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肉鸡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334μm组肉鸡饲料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529μm组肉鸡饲料转化率。田玉民和王军(2010)比较了过20目筛饲料与过40目筛饲料对0~14日龄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细饲料粒度日粮,粗饲料粒度日粮显著增加了肉雏鸡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孟艳莉(2013)在蛋雏鸡上的试验同样显示分别利用过2、4、6mm筛孔的小麦配置日粮对蛋雏鸡体重、耗料、日增重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上述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试验选取的饲料粒度差异范围不同所致,但是,总的试验结果表明,家禽饲料粉碎粒度应该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动物生产性能。此外,有研究显示,饲料粉碎粒度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与饲料形态有关,在粉料中,粉碎粒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在颗粒料或颗粒破碎料中,饲料粉碎粒度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小(Ebrahimi等,2010)。

上一篇: 2014年5月国内外大宗饲料原料市场分析-油脂油料篇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