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宗地花猪是近年发现的1个地方优良猪种,在紫云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主产区在宗地乡,地属贵州麻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紫云宗地花猪具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育肥、肉香皮糯等特点。2013年末全县存栏宗地花猪5.97万头,其中母猪1.01万头,公猪100余头。笔者对紫云县12个乡镇以及保护区内饲养的宗地花猪疾病和养殖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调查方法
1.1时间及地点
2013年8—10月,对紫云县宗地乡贵州紫薇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宗地花猪养殖场、板当镇富旺生态养殖场及红岩村、戈芭村等地饲养的宗地花猪进行调查。
1.2调查猪来源及数量
共调查养殖户113户,宗地花猪存栏306头;养殖场(小区)4个,宗地花猪存栏662头。
1.3方法
对养殖场和养猪户进行逐户走访调查,通过询问、谈话交流、查看免疫记录、圈舍养殖情况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前宗地花猪的发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疾病调查情况
调查表明,宗地花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贫血、猪瘟、猪丹毒、疥螨病及其他寄生虫病,母猪主要有流产、产后瘫痪、乏情、乳房炎、少乳症等。其中,仔猪黄痢和白痢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及母猪的奶汁过浓、过稀引起。另外,贫血症也较多见,主要是饲喂的饲料营养单一,蛋白质、维生素及铁、铜、钴等不足所致。母猪产后瘫痪多因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以及圈舍潮湿等所致。
2.2引起猪发病的原因
2.2.1饲料配方不科学及饲料品质差:饲料原料单一或配方不当,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使猪体从饲料中获取的营养物质满足不了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抵抗疾病能力下降。
2.2.2饲养管理不善: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养殖户存在饲料转换突然,不定时定量加喂饲料,饲料干湿不均等问题。
2.2.3饲养环境较差:很多养殖户圈舍猪群密度过大,分群不合理,通风条件差,黑暗潮湿,卫生脏乱。
2.2.4其他应激因素:气候变化大,转群,过冷过热,疫苗免疫等。
2.2.5过度推崇自繁自养:长期自繁自养造成近交,从而导致猪的抗病能力低下,易感性上升。
2.2.6致病的寄生虫感染易引起猪的寄生虫病发生:致病寄生虫最常见的是通过口感染,如猪蛔虫、猪肺线虫等,有的通过皮肤感染,如疥螨等。许多寄生虫一般是以虫卵或幼虫的形式随宿主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散布到自然界。因此,被感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就成为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另外,猪吞食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带感染性的幼虫)而发病。
3防治措施
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旦发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杜绝扩散传播。
3.1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饲喂合理配比的预混料或全价饲料,特别要防止霉变饲料的摄入。目前养殖场使用的霉菌毒素吸咐剂大部分只能吸咐黄曲霉毒素,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收效果较差。
3.2加强饲养管理水平
科学饲养管理,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注意通风和温度控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预防当前的混合感染病例非常重要。夏季高温多湿,必须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努力降低氨气含量;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仔猪断奶不要立即换圈、换料,断奶后仔猪继续在产房饲养3~7天后再转入保育舍。
3.3加强消毒防范工作
养殖场要设多道消毒防线,将消毒制度执行到位,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保持圈舍干燥、环境清洁。除常规消毒外,大雨过后也要及时消毒,防止消毒药药效降低,确保消毒效果。
3.4及时治疗
发病后及时治疗,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对于混合感染的猪群,要合理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治疗。
3.5防止近亲交配
尽量避免近亲交配,可有效防止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3.6定期驱虫及防疫
每3个月全场驱虫1次,可有效提高饲料报酬,避免因寄生虫引起机体抗病力的下降。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对疾病进行预防,切实达到预防效果。
上一篇: 猪场如何留住员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