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夏季猪群安全生产之我见

夏季猪群安全生产之我见

     盛夏将至,在这个令养殖户为之头痛的季节,各种问题将接踵而至:热应激、母猪发情不理想、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配种受胎率降低、活产仔数减少、蚊蝇难控制、育肥猪生长缓慢等都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难题,影响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与广大同行交流,请批评指正。

1热应激的危害

1.1猝死

     母猪在环境气温达26℃时即受热应激影响,气温达到30℃~32℃时,成猪直肠温度开始升高,直肠温度达41℃是猪的致死临界点,常容易虚脱。猪对高温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喘息,由于猪体表没有汗腺,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超过其自身调节的极限,极有可能导致热射病,甚至长时间喘息,造成心肺功能损伤;同时精神沉郁、站立不稳,体温升高至42℃~45℃、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尖叫倒地、痉挛而死。种种迹象表明,热应激是夏季养猪的第一“杀手”。

1.2母猪不发情

     高温可致脑垂体功能降低,使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分泌减少,直接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导致发情不规律,甚至长时间乏情,影响正常生产。

1.3影响精子活力

     精子的存活最适宜温度为18℃~22℃,睾丸在此温度环境下方可正常生精、贮精。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将会导致精液质量下降、性欲减退,甚至死精,无性欲。

1.4配种受胎率降低,产活仔数减少

     受高热影响,母猪体增热增加,影响受精卵的存活,甚至造成隐性流产。同时导致产活仔数少,死胎增加。其中一个原因是母猪采食量下降,断奶后失重严重,不发情甚至排卵数少。胚胎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早产、流产及死胎。

1.5育肥猪生长受阻,饲料成本提高

     受高温影响,猪只采食中枢兴奋性受到抑制,采食量下降,饲料消化率和转化率降低。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证明:当环境温度达到35℃时,采食量将下降10%~15%,相应日增重减少约400g,这仅仅是正常日增重的一半!也就是说,在热应激状态下,育肥猪育肥将需要双倍时间,其危害性及损失相当巨大!尤其在生猪价格不景气的当下,谓之火上浇油毫不为过。

2预防措施

2.1优化饲料配方

     选择适口性好、新鲜、优质原料配制饲料。配合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如苜蓿)可刺激母猪食欲。添加动植物油脂,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增加能量,缓解由于采食量降低造成的营养失衡。建议在母猪料中添加2%的优质大豆油,可显著提高泌乳母猪产奶量。在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也是必不可少的,小苏打、维生素A、维生素C等应补充足,养殖户可选用电解多维。小苏打能有效中和猪体热应激条件下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防止酸中毒。但用量应控制在0.3%~0.5%,且在5~7d内短期应用,若长期饲喂会使小苏打与胃酸中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胃胀气而发生死亡。根据笔者近几年使用经验,在夏季热应激期间,添加澳大利亚进口的实肯耐这个产品效果最好。该产品去除了氯离子,是电解质产品。

2.2改善饲养管理

     1)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以增加母猪排尿,从而带走大量多余热量。另外,母猪的采食量与饮水量相关,高温时比例可达1∶4或1∶5。1头母猪1d的饮水量在14~40L,饮水不足则抑制采食。保证充足饮水就要控制好饮水器的流速,合理的流速为2L/min,流速过慢则饮水不足,流速过快,冲击力过大刺激母猪失去饮水欲望,同样会降低饮水量。所以说,有经验的饲养员进猪舍的第一件事就是按压水嘴。

     2)调节饲喂时间和饲喂料型。夏季母猪的采食高峰是在清晨的四五点钟,这时气温较低,可以克服一部分热应激的影响。晚上七八点钟也有同样效果。另外,采用湿拌料可明显提高母猪采食量,但要保证猪一顿吃完,以免霉变浪费。

2.3采取适宜有效的降温措施

     有条件的猪场能够安装空调最好;次之为风机加湿帘,效果很好,舍内外温差可达5℃~8℃。对于半敞开式猪舍,采用喷雾或喷淋降温,也有不错效果,且不会造成湿度太大。限位栏和产房可采用滴水降温,滴水器安装在母猪颈肩部上方,设计为可调式(图1),滴速为5~8滴/min。种公猪在进行降温时应在保证猪只无热应激反应下侧重于睾丸降温。当这些方法都不适用的养殖户可采用冲洗降温,即在每天的高温时段进行人工刷洗猪体,起到降温作用;还可在舍外建一水池,不要太深,让猪自由进出,自行降温。加强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全封闭式猪舍应安装排气扇,保证夏季舍内空气流通。半敞开式猪舍应在朝阳面舍外栽种阔叶类树种,或覆盖遮阳网遮挡阳光(图2)。全封闭式猪舍覆盖遮阳网也可起到一定作用(图3)。另外,降低饲养密度也是一行之有效的措施。
                               
       
2.4早期断奶

     对于泌乳母猪,为防止其采食量下降导致失重严重,造成断奶后乏情,应进行早期断奶,可提前至产后21~23d。

2.5避免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应激

     炎热夏季,应尽量减少母猪转群、混群次数,不可避免时也应审时度势,选择凉爽时段进行,并且注射抗应激药物。笔者通过生产实践中所接触的抗应激药物中,德国进口的科特壮效果是最好的。

3疫病防控

     夏季天气炎热,但也适合多种致病菌的增殖,做好猪群的疫苗免疫和预防保健工作尤为重要。

3.1防乙脑,早下手

     在蚊蝇滋生前即开始进行乙型脑炎疫苗免疫防控,免疫3次,每次间隔1个月。我场一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疫苗,以充分增加疫苗的保护率,因此,我场在7—9月份基本没有流产、死胎等现象出现。

3.2定期投药

     夏季,在母猪料中定期添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成分的药物,可有效预防以血液传染的疫病的发生。每月投药1次,每次维持7~10d。

3.3警惕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

     夏季高温高湿,除适宜细菌病毒繁殖外,也同样给霉菌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因此,饲料原料仓库要经常通风,雨季防潮,必要时进行出风晾晒。饲料加工前将玉米过筛可将杂质、碎粒筛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霉菌毒素的含量。饲料中再添加优质霉菌毒素吸附剂,将其危害性降低至最低。但由于霉菌毒素在猪体内积蓄不易排出,容易造成肝肾负担过重,所以,结合添加保肝护肾的物质很有必要(如葡萄糖)。另外,饲料应随喂随加工,避免长时间屯料。猪只食槽也必须在猪只采食后刷洗干净。

3.4做好母猪产后保健

     母猪产后12h内应用长效土霉素或阿莫西林加清开灵进行肌肉注射,人工助产过的母猪24h后再注射一次。目前笔者在生产中除运用以上方法外,还在使用一种子宫内投放的栓剂,对胎衣不下、恶露不尽、子宫蓄脓等产后问题有明显改善,并且对断奶后发情配种有积极作用。

3.5重视仔猪三针保健

     哺乳仔猪的保健应根据其母源抗体的变化及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时机来进行。第1针,在仔猪出生后的第3天,也就是仔猪获取的母源抗体还未起到作用时进行,但传统方法用土霉素进行保健,将会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不利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所以不可取。应采用头孢或恩诺沙星,预防黄白痢以及其他普通细菌感染。第2针,在仔猪出生后的第7~10d进行,此时母源抗体水平开始下降,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建立,此时进行保健时机较为恰当。还可继续应用头孢或恩诺沙星,预防腹泻及链球菌等疾病发生。第3针,在断奶转群时进行。此时虽然仔猪已建立了自身免疫系统,但转群时的应激还是会降低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此时进行保健对以后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意义重大。针对夏季的疫病情况,采用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制剂效果最好,结合抗应激药物共同使用堪称完美!

3.6灭蚊蝇

     蚊蝇对猪场的危害是相当巨大的,蚊子在猪群间通过血液传播多种疾病,如: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苍蝇也会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在猪群间肆意横飞,此两害必除。

3.6.1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

     此法可杀灭虫卵,防止苍蝇在粪便中继续滋生,效果不错。

3.6.2定期灭蚊蝇

     定期应用针对性药物杀灭蚊蝇。喷药前将猪舍门窗关严,可一次性灭杀更多蚊蝇。该法应全场统一进行,并选在黄昏或清晨效果更佳。

3.6.3死水坑下蚊药

     蚊子有在死水、臭水中产卵的习性,将蚊药或火碱投于水中,可将其幼虫、虫卵灭杀。当然,将水坑填平,消灭其滋生的环境,方可釜底抽薪。

3.6.4清除杂草

     蚊子白天不会在猪舍内,杂草丛是其寄居隐藏地,清除杂草使其无容身之所。

3.6.5安装纱门纱窗

     蚊蝇进不了猪舍,在进行疾病防治的时候,可谓事半功倍。

4小结

     炎炎夏季,猪场工作人员不舒服,猪群更是面临重大威胁,防暑降温迫在眉睫,疫病防控刻不容缓,我们要抓住各项工作要点,依靠科学技术,汇集成功经验,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方案,确保猪群安全度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群的正常生产运作,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山东省潍北农场种猪场,吴钦鹏)

上一篇: 体系专家深入一线,助力夏季养猪高产增效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