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专家深入一线,助力夏季养猪高产增效
1各省专家积极助力夏季生猪生产防暑降温
1.1安徽省生猪体系专家赴蒙城开展夏季高产母猪的饲养管理培训
5月20日,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闻爱友赴蒙城县参加了由该县农委组织的皖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闻爱友作了《夏季高产母猪的饲养管理》的讲座,主要从当前我国养猪生产的形势及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猪发展形势和对策,重点讲解了在安徽省夏季高温热应激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等内容。培训班学员纷纷表示,闻爱友教授结合生产实际,详细讲授了夏季母猪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为夏季高产母猪的饲养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1.2云南隆阳区、南涧区域推广站切实开展夏季生猪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隆阳区久未下雨,造成持续干旱,对农业及生猪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为及时帮助当地生猪养殖户做好抗旱减灾工作,防止炎热干旱气候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2014年6月5日至10日,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隆阳区域推广站团队成员深入4个乡镇、9个村组,20个生猪养殖场了解旱情,并与村组干部、养殖场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旱情及存在问题等。
技术人员从猪群防暑降温、调整猪群饲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和猪群保健等方面向养殖户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建议。通过指导,对帮助养殖户提高抗旱自救能力,保证猪群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4年5月27至29日,南涧区域推广站组织团队成员先后对南涧镇、宝华镇、公郎镇等12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了猪群防暑降温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区域推广站团队成员每到一个猪场,从改善设施、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生猪饲养密度、调整日粮、供足饮水及在饮水中加入防暑药品、减少应激、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免疫等几项主要关键技术措施方面向养殖场负责人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技术指导,帮助规模化猪场主要技术负责人掌握了生猪防暑降温的关键技术措施,并结合猪场存在的防暑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生猪安全健康度过炎热夏季。
2工作成果初见
2.1生猪创新团队猪肉加工岗位出版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系列技术著作
四川生猪创新团队猪肉加工岗位通过实施的系列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的成果总结,结合现场走访、典型调查、行业相关人员座谈、发放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调研为基础,出版了《四川省肉类加工产业发展战略》、《优质猪肉冷链运输及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等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系列技术著作,以便为地方政府决策、行业技术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研发等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涉及四川省肉类,特别是生猪加工贮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产业市场、产业SWOT、产业目标以及涉及产业发展技术路线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等。提出了四川省在未来5~10年,面对国家农业产业化快速、深入推进的战略机遇期,应瞄准冷鲜和预调理技术开发、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化、川菜特色肉类菜肴工业化、副产高效利用、冷链物流与产品安全控制等产业主攻方向,选准技术突破口,围绕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链,高效配置各项政策资源,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将招商引智与培育本土平台类企业和领军人才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跃升式发展。
2.2云南红河综合试验站“紫花苜蓿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行动计划”初见成效
针对饲料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红河州南部6县生猪生产发展的问题,2013年,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成功完成了紫花苜蓿替代部分日粮饲喂商品猪的试验研究工作,基本确定了紫花苜蓿饲喂商品猪的最佳添加剂量及饲喂方式。
为及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南部6县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1月,红河综合试验站启动了“紫花苜蓿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行动计划”。
综合试验站联合金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闲田闲地、林下等,推广种植紫花苜蓿100多亩。目前,紫花苜蓿长势喜人,许多养殖场(户)已开始割喂母猪、商品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
3兄弟团队交流与合作
2014年6月5日,北京生猪创新团队与广西生猪产业创新团队进行了联谊座谈交流会。
作为2013年新近成立的队伍,广西生猪团队首席专家兰干球教授首先介绍了广西生猪团队的构成,并就5年计划中的工作任务、考评指标、经费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他总结了团队成立1年来取得的卓越成绩,并提出了团队工作开展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作为已经顺利进入第2个工作周期的“老大哥”,在过去5年的工作中,北京团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所以,北京生猪团队首席专家云鹏研究员在简要介绍北京团队的概况之后,着重就团队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广西团队成员进行了分享。
数据显示,广西自治区2013年存栏生猪2471.5万头,出栏生猪3456.72万头,是名符其实的养猪大省。广西生猪创新团队成立1年来,通过糖蜜等地方性非常规饲料的推广应用,为区内养殖户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标准化饲养流程制定、粪污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成绩背后,怎样进一步开展有效的团队管理、怎样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是广西团队面临的难题。而在此方面,已经顺利运行5年的北京团队可谓经验丰富。云鹏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北京团队任务制定、工作考评、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他强调,通过前期调研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通过明晰的制度来规范团队工作、通过KPI进行透明的考评考核、通过审计审查来严格监管资金动向是北京团队这5年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供广西团队参考,希望能为广西团队顺利开展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此次“走出去”,与兄弟省市的生猪创新团队展开交流对北京团队来说并非鲜见。团队成立5年来,非常重视与各地团队的横向联合,通过沟通交流来对比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工作效能与效率。正如云鹏研究员指出的,各地创新团队的工作开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对于团队管理、项目开展等共通的地方,需要大家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分享经验;对于地方特色、创新点等不同的地方,则需要大家发挥自身优势,探索适宜自己团队发展的道路。有理由相信,此次交流将为未来,北京及广西生猪创新团队的工作开展带来积极有益的影响。
上一篇: 荣昌猪猪肉品质研究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