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研究

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饮食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吃饱”到“吃出营养”再到“吃出健康”,人民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的食品今后必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林下养殖是一种林下经济“绿、利”双赢的新型生产搭配模式,符合我国当下人多地少的国情。该模式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从事林下种养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笔者以山顶林下梳庄养鸡场的养鸡资料为基本依据,对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1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的概念和前景

1.1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概念

     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是指在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不降低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化养殖技术为支撑,选择适合林下种-养模式的机体进行人工培养(养殖),构建稳定、持续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

1.2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前景

     当前,工厂化养殖的肉类产品占据市场肉类产品的80%以上,由于该养殖模式喂养各种含添加剂的饲料,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放心。而林下养殖是利用农村闲置的林间空地饲养动物,其生长周期长,自由活动空间大,主要以采食林中虫子、草类以及饲喂玉米等谷物等食物,充分激发了养殖动物的野性,大大改善了产品品质,增加了畜禽产品商品价值和安全性系数,广受消费者欢迎。所以,林下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

     林下养殖作为养殖业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其优点已日益凸显出来,全国各地都在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经济模式。从以前的“林间小地”家庭式养殖到现在的“森林林区”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可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人口多、土地少的国情所需要的。该模式不仅可以获得林业增产,还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增收。

2.1养殖的成本低,饲料消耗少

     养殖业投资中,饲料投资约占有70%,合理节约饲料是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林下饲养动物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自由寻觅青草、昆虫等辅食,大大减少了饲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

2.2发病率低,成活率高

     林下养殖采用了生态放养模式,动物可以在林间自由走动,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有利于机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对钙、磷的吸收,预防软骨病的发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提升其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动物发病率低、成活率提高,减少药物的投放量,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基本保障。

2.3所需栏舍设备简易,投资少

     林下养殖栏舍一般都是依林而建,只要设立周围防栏和简易休息栏就行了,大大减少了栏舍的投资成本。

2.4获得林木经济,增加收入

     林地为饲养动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饲养动物为林木长期充当“医生”角色,起到控制杂草和病害虫的作用,为保护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动物粪便又为林树增加了有机肥料,不仅大大减少了农户购买肥料开支,而且改善了果树生长环境和果实品质。林下养殖和林木之间互相依存,形成了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2.5林下养殖经济优势的现实意义

     林下养殖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以山顶林下梳庄肉鸡为数据基础,该鸡场占桉树林地2.67hm2,共存栏肉鸡2万羽,平均饲养120d左右出栏,采用“批进批出”养殖方式,每批鸡苗成活率为95%,投资效益见表1、表2。
     
3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生态效益

     林下空间广阔,环境宁静、空气清新。林下饲养动物饲料消耗率低,成活率高,畜禽产品绿色环保健康等独有的特点,为畜牧业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林下养殖已经体现出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态势,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亮点。

3.1林-畜禽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害虫的繁殖和杂草的生长影响了林树的生长环境,而林下饲养动物捕食害虫、采食杂草为林树的生长发育充当了“保护天使”的角色。同时,畜禽的粪便为林木增加了大量有机肥源,其土壤疏松,林草生长良好,草又养饲养动物,形成能量多级利用的良性生态循环。正于邰胜萍等研究发现,在花椒树下养鸡,林木的高度生长和直径生长都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的林木高31cm(3年苗),树径增加0.22cm。

3.2林果和畜禽产品均健康环保

     由于林下畜禽的存在使害虫的发生率、危害率大幅度降低,因而大大减少农药的用量和频率,极大地减少了果品的农药残留量,对于提高林果产品的品质、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林地为畜禽活动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使畜禽更好地发挥其本来的野性,从而减少疫苗和抗菌素的使用量,促进畜禽产品绿色环保安全。林下养殖为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3.3减少疫病传播,降低疾病发生率

     林地区域一般远离村庄,只要林地消毒彻底,发生疫情的机率非常低,即使发生疫情,隔离效果也很好,而传播的范围有限,不会导致区域性大规模疫情发生。由于林间温度变化幅度小,空气湿度较一般封闭式养鸡高,极端气温出现少,畜禽对环境的应激少,从而减少了畜禽的发病率。林间阳光充足,为畜禽补充了维生素D,大大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因此,林下养殖为畜禽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空间。

4总结分析

     可持继发展性林下养殖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但林下养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农村“家庭式”林下养殖,不仅带来区域养殖风险,而且农户急于换回投资成本,力求当前利益,避免不了对生态的破坏。所以可持继发展性林下养殖一项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但坚持从广大老百姓谋福利的理念来考虑,从资源节约与生态友好的视野来看,是最值得推广的一种林下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定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动物疾控中心,刘颖杨飞燕;广西柳州畜牧兽医,李培娟)

上一篇: 东北地区当地品种鸡各季节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