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当地品种鸡各季节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由于鸡对外界影响很敏感,我国东北地区又四季气候差异悬殊,养鸡户应依据生产环节和季节性气候变化,努力为所饲养的鸡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其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气候逐渐变暖,白天逐渐延长,是鸡产蛋和孵化繁殖季节,故应设法提高其产蛋量。鸡的产蛋量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供应量等有密切关系。产蛋多的鸡需要的营养物质多,采食饲料量也大。在鸡产蛋期内,必须经常调整日粮的结构,合理增加喂量和投喂次数。在其日粮中,蛋白质饲料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要供足矿物质和维生素。自鸡开产到产蛋20周,日粮中粗蛋白质成分应占18%;产蛋21~40周,应占16.5%~17%;产蛋41周以后则占15%~16%。日粮中钙的含量一般应达到3%以上,但不能超过4%。在生产实践中,变更日粮结构和喂量时,需要有1周以上的过渡期,并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和安静,防止多种不良应激引起鸡不正常换羽及产蛋减少或停产。产蛋箱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4~5只鸡1个,放置在安静而光线较暗的地方,在箱内铺以柔软的垫草。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天热,多雨潮湿,鸡体热量不易散发,常致其食欲减退,造成采食量减少及产蛋量下降。可少喂粒料,多喂加水拌湿的粉料。在湿粉料中,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蛋白质供给量。每天早晚气候凉爽,可酌情多量投喂饲料,并且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提高鸡的食欲和采食量。要供足清洁的饮水,经常刷洗水槽和料槽,并定期用0.1%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剂消毒。
天气炎热时要注意降低环境温度,开启鸡舍通风窗,促进空气流通;运动场上应有遮荫树或搭建凉棚;将产蛋箱放置在空气流通处,避免鸡中暑。夏季鸡容易发生恋窝就巢(抱窝)现象而影响产蛋,故应设法制止其就巢。将其单独放在凉爽通风处,喂饲湿料、不提供产蛋箱,可阻止其就巢。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白天渐短,气温慢慢下降,但往往多雨。鸡产蛋日久,机体比较衰弱,此季大多因换羽而停止产蛋。通常,换羽早者产蛋量较少。在生产中,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推迟或缩短鸡的换羽时间,提高产蛋量。在鸡换羽之前和换羽期内,要加强饲养管理,日粮应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喂给粉状湿料和青绿多汁块茎饲料,使其保持旺盛食欲。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秋季应做好编组新群的工作,淘汰体弱和低产的鸡。同时,尚需要检修鸡舍,储备饲料和垫草,做好越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冬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更短,鸡只需以较多热能御寒,应适当提高热能性饲料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并多喂饲颗粒性饲料。遇到寒流及风雪天气时,不宜放鸡到舍外活动,避免冻冠和影响产蛋。在鸡舍地面上适当铺些垫草,既有保温吸湿作用,又可增加鸡的运动量(鸡喜刨蹬)。在生产中,不应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而疏忽通风,要经常保持空气新鲜。此外,由于冬季日照缩短,鸡活动与采食时间也相对减少,故可对其增加人工光照,以增加运动,提高采食量。实践证明,适当进行人工光照可使鸡的产蛋量提高20%左右。
综合上述,对“小笨鸡”加强饲养管理,关键在于根据各季节的气候特点、鸡的生理与生产需求,提供舒适安静的生产条件,提供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含量高而全价的饲料和清洁卫生的饮水,应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做好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药物防治或疫苗接种工作。对鸡接种疫苗或用药驱虫,应尽量避开产蛋高峰期,防止出现应激而影响产蛋量。
(吉林省双辽市畜牧业管理局,刘长顺张国丁润峰)
上一篇: 八十三团万亩红提葡萄枝条成为牛羊养殖好饲草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