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人工孵化珍珠鸡的方法较多。如电孵化器、煤油灯孵化、温水缸孵化、火坑孵化、电热毯孵化等。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其原理是一样的。只要掌握好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换气等八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1选择种蛋
珍珠鸡的正常蛋一般为圆锥形,颜色为淡褐色花斑。蛋壳表面有皱纹、裂痕,蛋过大、过小、过长、过圆的均不宜作种蛋。种蛋要新鲜,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5d,最多不能超过10d否则会影响到孵化率。
2保存种蛋
入孵的种蛋,以1周内产的蛋为佳。种蛋的保存时间直接与孵化率相关。贮存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保存种蛋的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70%。蛋存放时间短可不用翻蛋,但如果存放时间较长,则需要进行翻蛋,以防蛋黄与蛋壳粘连。随着种蛋存放时间的延长,种蛋的孵化率会育明显降低,出雏时间也相应延长,孵出的弱雏增多。在种蛋保存期间,既不要用水洗蛋的表面,也不要将种蛋与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放在一块。
3种蛋的消毒
在入孵前,种蛋应进行消毒,把种蛋表面的污物和病菌清洗掉,以提高种蛋孵化率和防止疫病的传播。其方法是:一般用20%的新洁尔灭药液浸洗15min,或用0.02%的高锰酸钾(5kg45℃的温水加入高锰酸钾lg)浸洗3min,干后进行孵化。在种蛋入孵的前1d,对孵化器也要进行消毒。可用甲醛或乳酸熏蒸消毒,孵化器封闭4h后打开,让气味散失,次日便可进行孵化。
4孵化温、湿度要求
珍珠鸡的孵化期为27d。孵化温度:一次性入孵采用变温孵化,早期为38.5℃,中、后期为37.8℃。孵化湿度一般掌握两头高中间低,入孵的头8d,孵化器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中期(第9~23天)相对湿度为60%~65%,后期(第24~27天)为70%。
5翻蛋和凉蛋
为了使种蛋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在孵化中要经常进行翻蛋,一般每2~4h翻蛋1次。孵化早期,增加翻蛋次数,可提高孵化率。有翻蛋架的翻蛋角度为90℃,无翻蛋架的可用手翻蛋。
孵化进入后期,胚胎自身产生的生物热增多,这时如把蛋放在眼皮上感到烫眼,就需要进行凉蛋。凉蛋方法是:停止加温,打开孵化器15~30min,待蛋壳稍凉即可。每天凉蛋2次。如果原来的孵化温度偏低,胚胎发育迟缓的不应凉蛋。在雏鸡出壳前几天将蛋盘取出,用凉开水均匀地喷在蛋壳上,可促使蛋壳变脆,有利于啄壳出雏,每天喷水1次,但种蛋温度过低,反而会延长出壳时间。
6照蛋
第一次照蛋一般在入孵后第8天进行,其目的就是剔出无精蛋和死精蛋。在照蛋灯下凡蛋壳通亮的为无精蛋,蛋壳稍透壳,有一条暗红色的血带紧贴蛋壳上的为死精蛋。第二次照蛋一般在孵化后20d进行。这时蛋壳透亮的全为无精蛋或中死蛋,发育正常的蛋黄中间有一点黑点,气室边界起伏呈波浪状有血丝分布。中死蛋的气室边界平整较模糊,看不见红色的血线,蛋黄中间一段淡黑色,蛋小头一端淡色稍透亮。在凉蛋时,也可结合检查,蛋盘取出机外一段时间,蛋温下降慢,蛋壳冰凉的为死胚蛋,蛋壳温暖的为发育正常的蛋。
7通风换气
在孵化过程中,种蛋胚胎的发育需要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换气。胚胎在发育初期,对氧气的需要量不大,但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对新鲜空气的需要量则逐渐增大,排出的二氧化碳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临出壳时,若孵化器通风不良,会使雏鸡闷死在蛋壳内。为此,在孵化过程中,应随着孵化日龄的增长,通风量也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胚胎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
8出雏
在出雏前,出雏器的底部应垫上粗布,同时关闭出雏器内的照明灯,以防出雏器底过滑造成雏鸡脚开杈和雏鸡见灯光爬动而损伤踝关节。对无力啄壳而出的可进行人工助产。但胎血未吸干的,不能强行剥壳而出雏。刚出壳的雏鸡羽毛潮湿,让它在出雏器内待几小时等毛干燥后再取出,然后放入预先准备好的保温伞中。出雏结束后,将畸形、叉脚、弱小的雏鸡及时淘汰。这类雏鸡无饲养价值,且易导致疾病和恶癖的发生。
上一篇: 栽培牧草饲养奶牛要“草牛对应”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