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寒的十年“正大”路(三)
十年精细
然而,无论是造富养殖户,还是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一个离不开的前提就是企业必须要有持续的盈利做保障。众所周知,强手如林的养殖加工、食品饲料行业是微利型行业,在竞争激烈、波动巨大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持续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岛正大的业绩连年报喜,李瑞寒自有他独到的赚钱“秘笈”。
在工作生活中,李瑞寒本身就是一个精细的人,除了日常的企业决策管理,从青岛正大花园般的厂区规划、员工餐厅的菜色搭配,到新近办公楼改造设计等都融入了他的合理建议,体现了他的细心周到。而出于对企业特点的清醒认识,他也有不同寻常的盈利之道。
李瑞寒介绍,青岛正大2011年销售18亿元,利润才5800万元,而饲料、种鸡、鸡苗、商品肉鸡、屠宰、深加工、销售整个全产业链运营却需要5000多名员工,管理这样的企业,除了大力开源,强化管理是不二选择。虽然青岛正大近些年取得长足发展,但其微利型企业的性质没有改变。根据自身劳动力密集、生产链长、微利的产业特点,李瑞寒极具针对性地突出精细化管理的作用,从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环节做起,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
最初,有人对此不以为然,“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该向市场要效益才对”。甚至如今,也有观点认为,精细化管理虽好,但如海绵里的水总有挤干的时候一样,终归会有尽头。对此,李瑞寒的态度旗帜鲜明:精细化管理没有尽头!他认为精细化的规划最容易被管理者忽视,但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点。毕竟,外部市场虽大,但总有不可控、难预知的风险,企业内部管理却是可控可调的,况且只有内功练好了,外在抗风险能力才会强。在李瑞寒看来,精细化管理的空间并非只有笼统的人财物等几个方面,而是涉及到企业运作千头万绪的每个环节,涉及无数个点,只要用心去研究发现,其中的任何一个点都会有精细化的余地,而这每一个余地都可能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效益。近年来,青岛正大的精细化实践,在不断印证着李瑞寒的观点。
对于青岛正大,精细化有一个最为直观的体现者,那就是其主要的食品加工对象——鸡,青岛正大在鸡身上可谓做足了文章。
“食材”和“食品”两词仅一字之差,但产生的价值却相距甚远,李瑞寒和他的团队研究了“鸡”的整体经营学。“研发部门研究了腿肉怎么做,胸肉怎么做,把鸡的附加值做大。”李瑞寒说。别人看不起的鸡骨架,最终在青岛正大被鼓捣出名堂。公司先后研发出“凝香连骨脆”、“小熊伴嫁”等产品,彻底颠覆了传统生产工艺和生产理念,一经推出便畅销全国,使单一产品达到年销售8000吨的成绩。市场上很多类似的“凝香连骨脆”都是效仿他们的。而正大鸡肉分割产品修整下来的边角料,也进行了鸡肉丸子的系列开发,真正“将一只鸡的综合利用做到极致”……如今,青岛正大的生品毛利率在10%左右,调理品的毛利率超过15%,熟食毛利率则接近25%,对产品的精细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了青岛正大盈利的基础。
此外,对于精细化管理,李瑞寒还举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第一,设备管理。当过部队通讯工程师的李瑞寒,把部队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小时管理”运营到企业设备管理中,就是不等设备出现故障停机了才检修,而是每运行到一定时间,不管坏没坏都要定时停下来检修。这一方式引入设备管理中后,每月故障停机加检修时间大为缩短,仅此一项每个月就至少挽回了50多万元的损失。
第二,走出高产出、高耗能的误区。青岛正大过去使用重油燃气,成本居高不下,曾经考虑用煤替代,但也因污染比较严重而放弃。后来企业引进了市政蒸汽,虽投资900万元,但每年为企业能节约开支400万元,两年多就收回了成本。节电方面,青岛正大将企业用电高峰安排在电费最低的波谷时段,虽然近年电费在涨,但青岛正大的单位用电费用逐年下降约3%。如今,青岛正大的办公楼走廊里白天从不开灯,昏暗的光线令一些来访者不太适应。“只要能看得清路就行,我们早已习惯了”,正大员工的解释体现了李瑞寒精细化管理的无处不在。
此外,面对近年来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青岛正大2011年年底引入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自动掏膛设备,可以节约人力168人,平均每月节约费用25万元。2012年企业签订购置合同,引入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屠宰线……
像这样一环套一环,在每个生产环节细抠可能产生浪费的漏洞,环环都节约的例子在青岛正大可谓比比皆是。每一个细小环节上的改进,如同涓涓细流最终融汇成可观的效益,体现在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上。
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大力提倡节能节约降低成本,并不是以降低员工福利待遇为代价。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争夺是另一个战场,能够以事业、待遇、文化和信心留住人,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退伍军人的李瑞寒,能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一个经营管理的门外汉铸炼为五千人外企的当家人,除了他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勤奋努力外,慧眼识人、敢于用人、善于留人也是亮点。如今的青岛正大,在李瑞寒的带领下,不少提拔自生产一线的生产科长已经为企业工作十年以上,甚至还有好几名80后成为了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扛起了为企业开拓奋进的重任。
即便如此,李瑞寒认为企业现有的管理构架、能耗节约等方面依然还有很大的重组、改善空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精细化无止境的追求,成为青岛正大综合效益源源不断的泉涌,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出的团队和企业,无疑也具有了超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上一篇: 李瑞寒的十年“正大”路(四)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