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深入,疫病防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多种传染病的防控仍然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在畜牧业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畜禽接种了某种疫苗后,仍发生该种疫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一些养殖场户常为免疫失败所困扰,本文就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1.1疫苗本身因素
1.1.1疫苗质量
    有的疫苗出厂时达不到国家标准,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有的疫苗本身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疫苗灭活不彻底,有的疫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运输、保管时没有达到疫苗保管要求,接种这些疫苗,均会造成免疫失败。
1.1.2所用疫苗与所防控疫病血清型不吻合或者病原本身发生变异。
1.1.3不同疫苗间存在相互干扰现象。有的疫苗在动物体内会出现相互干扰现象,影响彼此复制和免疫应答,从而造成疫苗的免疫作用降低甚至消失。


1.2环境因素
1.2.1畜禽饲养环境不良或养殖环境被病原污染,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1.2.2因滥用消毒药,致环境中的病原发生变异,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畜禽本身的因素
1.3.1饲养管理不当或者动物本身有免疫缺陷或隐性带毒,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1.3.3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母源抗体较高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抗原会被高水平母源抗体中和,影响免疫效果。


1.4免疫程序不科学不合理
1.4.1首免日龄不科学,免疫时机有误。免疫过早,动物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或者受较高母源抗体的干扰,直接影响了抗体的产生;免疫过晚,机体会出现免疫空白期,一旦有病原感染,就会导致免疫失败。
1.4.2免疫次数与免疫剂量不合理。如果免疫无序,随意增减免疫次数与用苗剂量,就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造成免疫失败。
1.4.3没有适时强免与补免。大多数疫苗一次接种均不能获得有效免疫力,须按照免疫程序多次免疫,才能达到要求。


1.5人为因素
1.5.1免疫剂量不足。注射免疫时,打“飞针”或注射器漏液;点眼、滴鼻免疫时,药液没有滴入眼、鼻内;喷雾免疫时,喷射不均,雾粒大小不当。
1.5.2重复免疫或漏免。没有对免疫后的动物进行标记,容易造成漏防或重复注射。疫苗使用不当。疫苗稀释后,接种时间过长,饮水免疫时水中含有氯及其他消毒剂,饮用水酸碱度不适宜,防疫器械内残留有消毒剂,饮水器使用了金属制品(特别是铁离子)等,直接影响疫苗使用效果。若疫苗用量不均,免疫途径不正确,稀释不合理,均会影响疫苗使用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1.5.4应激因素影响。饲料中某些营养元素不全面,在免疫操作前畜禽群又有如转群、换针、换饲养员等应激因素存在,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1.5.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或药物添加剂有免疫抑制作用,在免疫接种前后避免用这些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如果使用了这些药物,应调整免疫时间,否则会直接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


2对策与建议
2.1建议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疫苗,并选择有贮运条件的经销商。
2.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检测,根据疫病检测结果并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合本饲养场的疫苗种类,按照畜禽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免疫程序。
2.3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控制好饲养环境,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测,对病原学阳性畜禽要坚持淘汰制度,坚决淘汰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畜禽。
2.4加强引种时的报批报验制度,在引种前,要对引入地动物疫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引入前要对拟引入动物进行主要疫病检测,发现可疑患畜,拒绝引入,引入后要按照引种要求,进行隔离饲养,确认无疫后方可与原饲养动物混群饲养。
2.5加强培训,提高住场兽医的技术水平,包括疫病相关知识,免疫,样品采集,常见病的诊疗技术等,掌握好疫苗种类及用途、常用药物、休药期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技术。
2.6档案管理,建立饲养档案,记录饲养过程中免疫情况、用药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等。

上一篇: 提升散养畜禽免疫效果的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