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一)早期断奶的目的
仔猪早期断奶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认为3~5周龄断奶为早期断奶,早于3周龄称为超早期断奶。进行早期断奶的目的概括起来有如下4点。
(1)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2)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3)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4)有效地控制疾病。
(二)影响仔猪早期断奶的因素
1.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
2.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应激能力差。
3.初生体重。仔猪的初生体重与早期断奶是否成功有很大关系。首先是初生体重影响断奶前的成活率。一般来说,初生体重越小,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越高。当然,仔猪初生重还与猪的品种类型、杂交组合、母猪胎次、窝产子数以及母体大小等因素有关。
4.仔猪断奶重的影响。仔猪断奶重受初生重、母乳营养、和断奶前的补料有很大关系。
(1)哺乳母猪营养。
(2)仔猪断奶前的补料价值。母猪的泌乳高峰期的出现品种间有较大差异。
(3)补料的质量问题。不同质量的补料对断奶前仔猪的增重有不同影响,达断奶时体重也不同。
(4)补料的采食量。补料采食量对断奶后增重的影响。用27日龄断奶猪,计算每一补料采食量组中仔猪断奶重和断奶后12及33d时的体重。显示出不同补料采食量对断奶后体增重的有益作用。断奶前采食量高,断奶后33d时的体重也高。
(5)补料与断奶后腹泻。
5.断奶体重对其后生产性能的影响。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不仅受制于初生体重,断奶体重同样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6.断奶后一周的增重对其日后生产性能的影响。若要猪只在生长肥育期内生产性能优良,就必须在断奶后尽可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尤其是断奶后第一周的长势,将对其一生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7.猪舍环境对早期断奶猪的影响。精心的饲养管理,使仔猪待在一个既干净又温暖而干燥的环境中,是早期断奶仔猪渡过断奶后第一周(称为“断奶关”)的重要一步。
8.断奶后的下痢影响。仔猪断奶后下痢的发病机理较复杂。有单一因素也有多因素联合作用发病。它涉及到饲料和饲养管理,环境和遗传等方面。但总的来说,断奶后的下痢可分成二大类:一是消化不良引起,二是病源微生物导致的。
(三)仔猪早期断奶的技术操作
1.确定断奶时间。早期断奶是相对于传统的8~12周龄以上自然断奶而言的断奶方式,达到自然断奶期母猪的产奶量降入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
2.分批定期断奶。工厂化猪场由于是大批量的流水作业,以周为单元分批一次性断奶。因此断奶日龄是一个范围。
3.恋母、日粮由吃奶变为吃料以及环境应激影响。母猪转出后,产房的室内温度突然下降很多。加上断奶应激,刚断奶仔猪特别怕冷。仔猪在产床留养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保温。母猪转出后,及时清扫猪栏,关闭好门窗,开启仔猪护仔栏的保温灯。将护仔栏温度升到28℃~30℃,室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上,同时注意舍内空气湿度和新鲜,采用排气扇及时调节。二是控料。使用原教槽料。由于断奶仔猪采食不正常,必须严格控制喂料。每日定时投料(诱食槽),每日4~6次,每次少量,控制仔猪7~8成饱。每次投料前需清洗食槽。如发现粪便变软,有消化不良立即减料。三是给电解多维饮水。自动投药饮水装置,从断奶开始饮用,一直到仔猪转栏。如发现有拉稀仔猪,可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及保健药物。四是在饲料中添加多酶片、酵母片之类助消化药。五是对拉稀仔猪的及时治疗喂药。定时连续3~5次,痊愈为止。要注意及时用抹布察去拉稀粪便。
4.转栏与调群。断奶仔猪经留栏饲养4d后28日龄转栏。
5.断奶仔猪的网上培育。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是工厂化养猪生产实践研发总结出的一项先进的仔猪培育新工艺、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保育仔猪阶段成活率和9周龄仔猪个体重。
6.断奶仔猪饲料营养的调控。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消化腺分泌消化酶不足,仔猪对植物性饲料消化力较差的特性就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料的配制原则必须是高营养、易消化和适口性好。
(1)早期断奶仔猪料的原料选择。
(2)早期断奶仔猪采用三阶段饲养方案。早期断奶仔猪采用既经济又符合仔猪不同生长阶段消化生理和营养需要特点的三阶段饲养方案,也即三日粮法,第一阶段料特点是乳制品含量高,一般在25%以上。其次赖氨酸含量达1.5%以上,并使用最新发现的喷雾干燥血浆粉(SDBP)5%~8%。饲喂时间仅为7~10d,故这种日粮用量一般每头仔猪约1.5kg左右。用于体重在6.5kg以内的仔猪,即14~18日龄断奶仔猪。21d以上断奶仔猪根据体重,参照配方比例适当加减。第二阶段日粮用于体重从6.5至11.5kg的仔猪。这是个过渡阶段日粮,一般用于断奶后第2至第3周,与Ⅰ期日粮比较,乳制品减半,并可撤去SDBP,提高玉米豆粕成分含量。第三阶段日粮则已完全过渡至玉米-豆粕型简单日粮,日粮组成雷同于生长—肥育猪料,可饲喂20kg左右体重的猪。制作Ⅰ期日粮时必须添加至少4%以上的脂肪,提高饲料能量密度,满足仔猪生长所需,二是乳制品含量很高难于制粒,脂肪能提高制粒生产效率,改善颗粒品质,阻止乳制品和赖氨酸被烤焦而品质下降。脂肪添加量最高可达到8%。
(3)断奶仔猪料的适口性。欲提高仔猪的营养摄入和饲料的消化率,饲料的适口性和易消化性同样不可忽视。
(4)断奶仔猪料中添加助消化物质。
7.保育舍的温度等环境控制。
(1)舍温。一般仔猪体重越小,要求的断奶环境温度越高并越要稳定。如果仔猪较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不但其体温和皮温会下降,生长速度会放慢,这种不良效应还会延续到上市,可使育肥天数延长,饲料消耗增多,生产成本上升。
(2)干燥的地面。保持仔猪舍清洁干燥。潮湿的地面,不但使动物被毛紧贴于体表而破坏了被毛的静气隔热层,使体热散失增加,而且为了蒸发体表水分带走了大量的体热,使得本来热量摄入不足的仔猪更易着凉和体温下降。
(3)舒适的猪舍环境。要保持一个舒适的环境,不仅仅指温度和湿度,也与地面类型,空气流通和采食条件有关。
8.断奶仔猪保健。
(1)补充电解质水溶液。饮用电解质水溶液调节神经与体液平衡,达到增加机体抵抗力,降低直激反应对猪体的影响,提高猪增重效果。电解质水溶液配方为葡萄糖25g,氯化钠4.5g,碳酸氢钠2g,柠檬酸0.3g,醋酸钾0.2g,氯化钾0.05g,加水至1000ml。
(2)在饲料中中加入黄芪多糖中成药,提高断奶仔猪机体抗病力。
(3)在饮水或饲料中中加入预防量的抗生素药物。
9.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多数是由消化不良和饲养管理不当受冷引起,因此,应从饲料、环境和管理三个方面考虑来综合解决下痢问题。对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补液、使用抗生素、调节肠道环境、使用阿托品等来实现。并采用提早教槽、仔猪断奶前减少母猪喂料、原圈断奶留养、控制好投料、科学转群分栏、保育舍内环境控制、换料平稳过度、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配制易消化、适口性好的日粮和给刚断奶仔猪(断奶后1周)预防用药等综合措施预防。
(四)仔猪早期断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实施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现均衡生产:每周都按照计划对一群母猪配种,一群母猪分娩,一群母猪断奶,一群仔猪保育,一群育肥猪转入,一群育肥猪上市,保证均衡生产,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设备。二是可以减少疫病传播机会:猪群转出后所空置的圈舍,可以用高压冲洗机彻底清洗和全面消毒,这样既不影响猪群生活,又可以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残留量减至最低限度,从而减少疫病的传染机会。三是有利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圈舍冲洗干净后,可以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发现任何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设备工作正常,延长使用寿命。四是有利于猪舍内环境小气候的控制:可以按猪只生理要求来调节其相应的气温。五是可以按阶段对猪只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同龄猪群“全进全出”,使得同一区域的猪只大小,年龄相仿,从而便于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环境小气候控制、饲养管理、添加药物、免疫(驱虫)注射;还可以减少猪只的相互撕咬。六是有利于控制产品数量和质量:同一批上市猪只的出生日期大致相同,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上市时其体重、体格大致相同,可以实现产品规格化。
2.严格做好断奶仔猪免疫注射。
3.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仔猪初生重。
4.采取有效方法搞好哺乳仔猪早期补料。
5.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再先进的养猪技术要靠人的操作来实现。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养猪团队,是猪场长期的使命。采用有效的联产目标责任考核,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来实现养猪的高产。
上一篇: 多点式”现代养猪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