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一)养殖场业主对生物安全的理解
生物安全就是预防传染性病源进入生猪生产的每一阶段所采取的规定与防控措施。生物安全包括防止猪场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进入猪场;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在猪场内的传播扩散;防止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传播扩散到其他猪场。而很多养殖场业主误认为生物安全就是养殖场的消毒。忽略了养殖场选址、人员与车辆管理、猪舍布局、养殖粪污处理、病害动物处理等诸多方面都与生物安全相关联。
(二)中小型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与比较
1.猪场的选址与圈舍布局。
(1)猪址选址。凤康生猪养殖场是从的小规模养殖场扩建的,年出栏生猪2000头的规模养殖场。场址就在乡村公路次干道边,离最近的农户和敬老院不足50m的间距。凤康养殖场业主还兼营一个屠宰场。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都是2008年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指导新建的出栏生猪3000~5000头养殖场。养殖场离主干道距离都在800m以上,周边500m无养殖场和农户。
(2)圈舍布局。凤康养殖场由两栋猪舍组成。一栋舍为母猪舍和仔猪舍、保育舍,另一栋是容量在1500头的育成猪舍、育肥舍,一条通往敬老院的小公路将2栋猪舍隔开。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建设有围墙,将猪场与外界隔开。每栋猪舍间距在50m,每栋猪舍容量只有300头。中间种植有树木和花草。猪场分区布局较为合理,猪场有配种舍、妊娠母猪舍、产房、带仔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
2.猪场外源性病原控制措施。
(1)自繁自养,谨慎引种。自繁自养是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引进新猪是外疫传入的最大风险。引进种猪更需要谨慎,要了解来源猪群的健康状况,供种猪场的疫病免疫情况、驱虫记录以及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疫病监测情况等。凤康养殖场由于种母猪舍不足,2008—2012年都从场外引进仔猪进行饲养。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2)人员与车辆进出管理。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离,场内运输车辆和场外运输车辆分开使用,是控制外疫传入的有效措施。但猪场人员现车辆进出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可能会造成病原的传入。凤康养殖场办公室和员工宿舍与养殖场在一起,车辆进出通道与人员进出通道合二为一,养殖场业主不时还从生猪屠宰场回来后进猪场查看生产情况。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在场区内单独设立员工宿舍,管理人员办公区在养殖区域外。运输饲料的车辆和拉运生猪的车辆分道进场,场内运输饲料的车辆只限在场内使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挂牌兽医巡查时,没有特殊要求,只能到办公区域查看资料和记录。确需到生产区巡查时,必须更换场内准备的衣服和鞋帽,并经消毒房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3.猪场内的病原控制。
(1)猪群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除了合理安排猪舍布局外,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阻断猪只间疾病的横向传播。尽可能做到日龄相近的猪只在圈舍之间全进全出。育肥猪出栏尽可能是一个圈舍出栏完后再出栏另一圈舍。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可以做到单独圈舍出栏和整栋在相对短的时间出栏,而凤康养殖场要做到整栋短时间出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给疫病在场内传播提供了条件。
(2)划分猪场员工养殖区域饲养工具不交叉使用。按养殖工作量,合理划定每个员工负责的养殖单元和责任区域,尽可能地减少场内人员的串岗走动。饲养工具在各自区域内使用,相互间不得借用。以防猪病的传播或交叉感染。
技术和管理人员需检查猪群情况时,换用每个养殖单元的工作服和鞋帽。检查顺序是从从小猪到大猪,最后检查病猪。到隔离间治疗病猪的兽医人员应洗澡消毒后才能巡查其它圈舍。凤康养殖场由于人手紧,业主防疫意识差,管理不到位,兽医人员和饲养人员混岗工作。
(3)场内猪舍消毒。场内猪舍消毒是控制猪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每栋猪舍入口处设置与门等宽,长1.2m的消毒池,池内消毒药水每2~3d更换一次,消毒药品种每半年更换一次。让每个进出猪舍的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消毒后才能进出猪舍。对猪舍、圈舍出猪后,进行清洗消毒,空置10d后再关入新猪。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消毒制度落实得好,设施到位。入场大门口有消毒池和消毒房、更衣间,两个进出通道有与门等宽、长4m的消毒池,每栋猪舍入口有与门等宽、长1.5m的消毒池。而凤康养殖场却对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出的建设进场消毒设施应付了事。
(4)建立定期免疫接种制度。免疫接种是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国家规定的免疫病种有猪瘟、猪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三家规模养殖场其他病种的免疫各不相同,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还对猪只免疫注射了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等疫苗。
(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的抗病力。俗话说:“养猪七分管三分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对规模生猪养殖来说,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养殖场的效益。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可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猪只的非特异性死亡,增加养殖效益。驻场管理人员和驻场兽医既是养殖场制度的执行者,又是养殖场制度执行的监督员。
(6)养殖场粪污与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场所产生的粪污和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如何,关系到养殖场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往往是养殖场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规模养殖场可能因为产生的粪污量较大,处理设施不到位,超过了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粪水四溢。部分时段,常见病造成的猪只死亡多,处理不及时,容易出现乱抛弃现象。这些现象可能给生猪养殖场带来致命的疫病隐患。
(三)小结与体会
1.三个生猪养殖场近年病死情况分析。2008—2013年凤康养殖场因从场外引进商品仔猪饲养,没有采取隔离措施,养殖场业主在屠宰场经营后回到猪场参与管理,养殖场建设选址间距不足,消毒防疫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多次要求整改,但业主都没有很好的执行等。2008年、2009年、2011年都因高致病性蓝耳病造成生猪死亡,每次病死猪只都在500头以上,最重的一次是全场猪只死亡淘汰,损失惨重。鑫豪生猪养殖场、胜天生猪养殖场因较好的选择址和规范地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多年没有发生疫病死亡。
2.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是建设生物安全的前提。养殖场业主是生物安全建立的主体。业主要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重视对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建设和制度的执行,是一个养殖场建立生物安全的关键。
3.明确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核心。合理的选址、规范的场内建设分区、严格的隔离措施、科学合理的消毒和防疫,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的粪污处理和严格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建立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的核心。
上一篇: 保健类药品的销售思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