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21世纪以来我国珍珠鸡饲养情况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珍珠鸡饲养情况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一直属于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态势,农业种养面积居全球前列,但综合经济效益不很明显,亟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市场需要更多的农业行业新增长点。特种养殖业是新兴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展开拓了一条新路,特种经济动物在满足人们肉类消费多样化、品味化方面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特种养殖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以特种养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必将带领我国广大农民朋友走上更加宽广的致富大道!常见的特种禽类饲养品种有:珍珠鸡、七彩山鸡、锦鸡、鸳鸯、鹧鸪、金丝雀、雉鸡、肉鸽、孔雀、石鸡、野鸭、鸵鸟、鹌鹑、火鸡、鹧鸪、丝光鸡等。珍珠鸡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肉用特禽,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是具有野味的特禽。珍珠鸡耐高温、耐严寒、抵抗疾病能力强,适宜群居性和归巢性的生活,既可以家庭饲养,也可以规模饲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养殖业。纵观世界肉类消费形势,禽肉养殖是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最小的行业之一。因为世界上有30%的人口不吃猪肉,因此鸡肉比猪肉有更大的优势。


1数据来源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以“珍珠鸡”、“饲养”为关键检索国内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有关文献题录数据,提取全部字段用于分析。
1.1方法和数据处理
    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套录的文献题录中分别提取发表年代、学科分布、研究层次、期刊分布、科研单位等字段,利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关数据。
1.2分析指标和内容
    年发文量:年发表相关内容文章的篇数。机构分布:珍珠鸡饲养研究的主要机构。期刊分布:登载珍珠鸡饲养文献的主要期刊。合作度:每篇文章的作者数,作者总数除以论文总数。合著率:二人及以上作者论文数除以论文总数。研究主题:论文阐述的研究方向。


2结果与分析
2.1文献总量
    从中国知网中共检出珍珠鸡饲养文献157篇。发表年代显示:2000年以来,珍珠鸡饲养文献年度发文量相对平稳,发文量在6篇(2010年)到19篇(2012年)之间,总体上没有太大的波动。具体结果见图1。
说明珍珠鸡饲养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持续研究的内容。从发文类型来看,学术期刊发文量143篇,占全部发文量的91.08%;硕士学位论文发文量1篇,占全部发文量的0.64%;会议论文发文量1篇,占全部发文量的0.64%,报纸全文文献11篇,占全部发文量的7.01%。
2.2学科分布
    从发文学科分布情况看,“畜牧与动物医学”文献量134篇,占全部发文比率的85.35%。其中包括: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疫情与诊治、试验报告、品种分析、孵化技术等内容。“农业经济”占发文比率的15.92%,重点介绍:珍珠鸡饲养效益、致富经验、特禽业饲养现状以及饲养市场态势等信息。“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占发文比率的11.47%,从饲料技术、养殖技术资料、常见疾病、产蛋率等方面为饲养者提供大量的技术帮助。具体结果见表1。
2.3研究层次
    从珍珠鸡饲养研究层次来看,发文主要集中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22.29%、专业实用技术(自科)21.02%、工程技术(自科)16.56%、大众科普9.55%和行业技术指导(自科)8.92%五个方面。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探讨放牧饲养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种蛋孵化技术,以及各种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专业实用技术”则以养殖技术顾问的方式,为饲养者提供专业技术帮助。“工程技术”从珍珠鸡的生活习性、饲养要点、营养水平、饲养方式、养殖经验、食品开发等方面着手,研究珍珠鸡的饲养价值、管理及疫病诊治。“大众科普”从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倡导农家科技致富角度探索农村致富经验,普及特禽饲养技术。“行业技术指导”则从禽业饲养、技术市场、农村经济、禽业疫病诊治等方面探究珍珠鸡饲养问题。总体而言,深层次研究型文献较少,推广应用型文献较多。
2.4期刊刊文量统计
    共有39种期刊收录发表了珍珠鸡饲养方面的文章,发文量较多的期刊包括:《农村养殖技术》发文9篇,《中国畜禽种业》和《养殖技术顾问》发文7篇,《农业知识》发文5篇,《科技致富向导》和《黑龙江畜牧兽医》发文4篇。
2.5特禽研究文献对比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每年各种特禽研究文献总量不多,均在15篇以下,其中鸵鸟、肉鸽、孔雀、珍珠鸡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而雉鸡、野鸭、石鸡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此外,如鹌鹑、火鸡、鹧鸪、锦鸡、丝光鸡等特禽类饲养研究文献量都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各类珍禽的饲养研究文献基本都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


3结论
    通过上面的统计、分析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珍禽饲养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加之人们的饲养积极性非常高,规模饲养是必经之路。从技术上来讲,各类珍禽的饲养和疫病防治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技术普及程度也较高。搞特色养殖必须要先摸清市场行情,客观地把握市场动向,在产品销售上下足功夫。特色养殖靠出奇致富,收益与风险并存,市场容量本身较小,周期易变,养殖户在选择品种之“特”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市场的特殊性。有的农户养殖之前并不了解市场行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可能面临销售渠道不畅的困境,必须先要解除特色养殖的后顾之忧,方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 陕西省兽药GS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