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与防治

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与防治

    小反刍兽疫(PestedesPetits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疫情发生概况
1.1国际疫情
    小反刍兽疫首次发现于科特迪瓦(1942年),主要分布在非洲(27个国家/地区)、亚洲(15个国家/地区)、欧洲的土耳其、中东,以及阿拉伯半岛[2]。
1.2国内疫情
    我国于2007年7月在西藏阿里地区首次确诊小反刍兽疫。目前该病已在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辽宁、湖南、吉林、等多个省份发生,具体省份信息以农业部公布为准。


2临床症状
    常急性发作,特急性病例突然死亡,除高热无其他临床症状。高温达40~42℃,一般持续3d左右。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病初期病羊流水样鼻液,后期出现黏液性卡他性鼻炎,呼吸困难。眼分泌物常遮住眼睑,诱发结膜炎。病羊口腔黏膜轻度充血,继而发生糜烂,严重病例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及舌。口腔病变温和的可在48h内愈合,恢复健康。严重腹泻和下痢,病羊迅速脱水,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3防治措施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搞好预防是有效控制小反刍兽疫发生的重要手段。随着疫情在多个省份蔓延,单纯采取一种方法控制难度大,需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
3.1实施免疫接种
    疫情发生地、高风险区域依据风险系数和评估结果,使用农业部指定厂家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对1月龄新生羔羊、未免疫羊和免疫期超过3年的羊进行免疫。边境地区应构筑3km免疫隔离带,严防境外小反刍兽疫疫情传入。
3.2开展排查监测
    高风险区、疫情发生地周边和未发生小反刍兽疫地区应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国家监测计划实施,重点对养羊密集区、活羊交易市场、种羊场和调入羊群的开展排查监测,发现阳性病例按《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规定程序及时处置。
3.3进行临床监视
    依据《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结合临床症状,及时开展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工作,重点加强对羊规模场、养殖小区,养羊密集地区和羊病多发区域的调查,尤其要加大对调运羊群的临床排查和巡查。在调查的同时,要开展羊群健康情况的临床监视工作,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或不明原因急性死亡的羊只应及时按程序上报。
3.4严格检疫监管
    检疫申报点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应严格检疫,控制活羊引入,尤其是来自发生过小反刍兽疫省份的活羊。强化对铁路、民航、公路运输活羊的监督管理。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羊只在离开饲养地前,需经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合格的出具合格证明允许调运。做好屠宰检疫工作,屠宰羊入厂(场)前需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验证查物,合格的进入屠宰程序。做好运输检疫工作,跨省调运羊只应事先到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经调出地严格检疫合格后调运。做好引种检疫工作,引种前要对种源所在地开展疫病调查,待引种羊需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合格后方可引种。
3.5做好边境防控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加大边境区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巡查力度,强化羊只管理,严禁过境放牧和寄养羊只,严禁与小反刍兽疫发生国家和地区进行互市交易。
3.6强化野生动物控制
    畜牧部门要与林业部门合作,开展风险区域小反刍兽疫易感野生动物分布情况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排查。林区周边应设立铁丝网等构建隔离屏障,降低野生易感动物与家养羊只接触的机率。
3.7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活羊交易市场交易前后,对场地、用具等分别进行1次全面消毒。屠宰加工厂(点)场地、羊舍、用具等每天实施1次消毒。待宰圈每出栏一批消毒1次;隔离圈每天消毒1次。对运输活羊、运输车辆(含空车辆)装卸前后每辆(次)必须进行彻底消毒。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地方要进行重点消毒。
3.8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饲喂全价营养均衡饲料,提高羊只机体抗病力。加强对饲养场、屠宰场、生产经营单位等防疫条件审查。高风险区域羊群应实施圈养,避免与感染羊及其排泄物接触。定期对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3.9搞好宣传培训
    畜牧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等宣传途径,广泛开展小反刍兽疫常识宣传,加强养殖者对小反刍兽疫的了解。强化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兽医人员诊断技术培训,加强从临床到实验室的排查能力和水平。
3.10做好疑似疫情报告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养殖者,在巡查、监视和饲养过程中,发现以高热、腹泻、眼鼻分泌增多、口炎为主要特征的羊,应立即报告,并开展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消除疫情隐患。
3.11强化应急处置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做好突发疫情处置准备。启动应急值守机制,发现疑似疫情立即报告,对发生地实施封锁,并采样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中心进行确诊,对发病羊进行追溯调查。

上一篇: 猪流行病难治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