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猪周期定义
养猪业一直难逃脱周期性波动魔咒,遵循着减产(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增产(价格下跌,利润跳水)的规律。猪价周期性波动的核心在于商品的供需矛盾变化,影响供需矛盾变化的直接因素在于当前行业利润及市场预期的未来利润。消息传导失真,会加大价格波动幅度,消息传导的滞后性,则延长波动周期。养猪业价格周期性的波动,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未来仍存在。如果有所变化,也仅是价格波动周期长度和宽度出现改变。
自1995年至今,我国猪价出现多个大周期价格波动,其中2006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末两大周期,让养殖户深刻感受了猪价波动的剧烈性。这两次大周期中,猪价上涨均超过120%,随后养殖业进入了漫长的下跌周期。
猪价周期可将猪价深度探底逐步回升当作一个周期的起点,并将猪价达到峰值时作为结束点。也可将峰值当成起点,谷值当成结束点。一般情况下,猪价深度下跌伴随着母猪和整体生猪存栏持续减少,但母猪减少对猪价支撑需要将近9-12个月才会逐步表现出来。即使市场对后市价格已经出现担忧,并开始减少母猪存栏量,在没有出现大范围疫情的情况下,猪价仍需一年左右时间方可企稳回升。当猪价上涨时,市场存在着猜疑和信心缺失,也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信心,后备母猪育成到第一胎产仔需要12个月,肉猪育成需要6-7个月左右,价格上涨带动母猪补栏量增加,产能释放需要将近2年。而2-5胎左右,处于母猪最优生产期限。在这期间,即使猪价出现下跌,养殖利润下降,养殖户也不会大量淘汰母猪,最终造成猪价进入新的下跌周期,并延续到养殖户普遍出现亏损。随着母猪生产能力下降,母猪大量淘汰开始,累积到一定数量,猪价又进入新的上涨周期。从供需角度来看,猪价的波动由可供出栏生猪的数量和需求决定,在无大疫情的情况下,生猪的供应,可以在过去一段时间母猪的增加中获得前瞻性指引。因此在猪价周期研究中,除了研究生猪养殖利润,更重要的是研究母猪的理论和实际繁育利润,并结合养殖利润和市场心态,判断未来生猪供需矛盾。
国内生猪价格大周期主要影响因素为生猪的供应量变化,一个完整周期一般为4-6年。单一自然年度,猪价还有小周期。一般情况下,8-9月份由于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带动,猪肉需求大幅增加,猪价容易出现上涨。国庆过后,猪肉需求迎来阶段性减少,猪价回调概率偏大。12月份后,随着天气转冷和元旦、春节临近,猪价再次反弹,并延续到2月份附近。3月份节日效应消退,猪肉再次进入需求淡季,价格回落。
2014年一季度猪价大跌主因
2010年2季度末期,猪价开始企稳,进入下半年开始,国内猪价持续上涨,并在2011年7月上涨至21元/公斤,一年半左右涨幅超过了100%,生猪养殖利润接近1000元/头。猪价持续大幅上涨,刺激了市场养殖户大量增加后备母猪,并且市场不断传出一些与养殖行业无业务相关的集团或企业进入养殖行业。传统的生猪养殖企业加快攻城略地,大量增加新建养殖场。后备母猪从2010年末至2011年初大幅增加,使得2011年末肉猪可供应量偏多。2011年10月份后,猪价进入了下跌大周期。期间,2011年和2012年虽然出现春节行情,但不改猪价下行的态势。
2011年末至2013年上半年,生猪供应处于猪价大涨带来母猪产能释放的扩张期生猪养殖并未出现大范围疫情,生猪供应充裕,价格持续走低。2013年一季度后,生猪养殖再次出现亏损,价格仍处于下跌趋势,母猪存栏量进一步减少。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从2013年月开始,母猪存栏量出现下降,并持续到4月份,但5月份后国家收储启动,加上H7N9流感因素影响,养殖户淘汰意愿下降,母猪存栏量随之走稳,随后出现小幅回升趋势。国家冻肉收储给予了养殖户继续维持存栏的信心,猪价出现回升趋势。7-8月份生猪养殖利润回升至300-400元/头,中断了养殖户淘汰母猪意愿。市场再次预期春节会出现上涨行情,因此加大了补栏量,并减少了母猪淘汰量。
2013年7-8月份,猪价反弹至年内高点,随后出现回落,11中旬开始,猪价再次反弹,但并未回升至7-8月份高点,而仔猪价格出现下跌。2013年12月份母猪繁育理论亏损可达到1000元/窝附近。2010年末至2011年初集中补栏的后备母猪普遍已经生产了5-6胎,生产效率有所下降,加上养殖利润走低,养殖户开始增加母猪淘汰量。养殖户预期的2014年春节行情并未如期而至,2013年冬至后,猪价出现大幅度跳水,即使在2014年春节期间,猪价出现旺季不旺,继续下跌,养殖户出现亏损。春节过后,生猪存栏量出现明显下降,母猪淘汰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
2013年母猪存栏量下降从10月开始,并延续至今。生猪存栏量也出现大幅度减少,但生猪存栏量减少,除了节日集中屠宰生猪外,并不代表当前可供应出栏生猪减少,中间存在着生猪育成时间差。按照目前的价格走势,基本可确定当前生猪存栏结构性减少主要是因为2013年10月份母猪开始减少造成的仔猪供应量减少。
今年一季度出栏生猪主要在201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左右出生,当时猪价处于上升期,另外仔猪存活情况较好,整体供应量充足。造成猪价低迷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政府严控公款消费,猪肉需求量低于往年。因此2014年1季度猪价出现大跌,并且下跌时间有所提前,也算是情理之中。
后期猪价展望
生猪养殖行业从今年1月份开始进入行业性亏损,目前生猪养殖亏损在300-350元/头,猪价跌至了2010年初水平,亏损程度远高于2010年初,大体与2006年2季度持平。猪价持续走低,亏损进一步扩大,养猪业不断传出中小规模养殖场倒闭情况,散养户空栏情况增加。4月猪价仍处于弱势运行,预计5月份存在企稳回升可能,但5月份处于猪肉消费淡季,这个回升幅度有多大仍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3月末,部分地区出现能繁母猪250-500元/头价格,与2006年猪价上涨前非常相似,侧面也证明了当前养殖户对生猪养殖信心不足。资金方面,2012年和2013年养殖户普遍难赚到钱,2014年开局又遭遇猪价持续大跌,生猪养殖再次出现行业性亏损,养殖户普遍资金紧张。不少中小养殖户春节后不再补栏,并清场母猪,选择了外出打工,逃离生猪熊市。综合分析母猪养殖及繁育利润的亏损程度和时间,基本确定2014年下半年,猪价将进入新的上涨周期。如果需要大涨,仍需具备一定条件,比如猪价在5月份继续处于低位运行,大体维持当前的亏损幅度,将有更多中小养殖户加速淘汰母猪,规模养殖场延后投苗进度。另外,如果出现较大范围的重大疫情,引发养殖户恐慌性抛售,也会造成后续猪价大涨。
展望2014年猪价,2013年10月份养猪业逐步减少母猪存栏量,这将在5月份开始对生猪出栏量产生影响,7-8月份影响继续扩大。结合今年1季度仔猪存活率偏低影响,今年8-9月份猪价有望回升至8元/斤。2014年4季度猪价以走高为主。
上一篇: 2014年饲料业谁在裸泳?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