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畜禽个体。农业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的快速识别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养殖业中。
1 全市养殖业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现状
调查表明,农业物联网技术已在无锡市水产、生猪、奶牛等养殖行业上使用。其中,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733.33hm2,主要是对水产养殖环境(溶氧、水温、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COD等)进行智能监控,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向养殖大户发送手机短信,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式的水质预报预警服务。此外,还为养殖户提供投喂决策、疾病远程诊断等服务,实施水产养殖全程质量追溯。据测算,使用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可节本增效20%左右,667m2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渔民收入。生猪养殖上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猪舍面积达到7000m2,对猪舍安装CO2、NH3、H2S、温度、湿度等传感器,进行环境在线监测。养猪户能根据经验需求在智能养殖平台上设置阈值,当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超过阈值的时,系统可以进行报警。根据需求设定报警方式,可以设定为平台报警、手机短信报警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调节的智能化和对养殖环境调节的及时性,减少因人为疏忽而造成的管理不到位,当环境异常报警的时候,智能养殖平台可以对控制设备进行联动控制,根据设定参数值,对红外灯、风扇、湿帘等进行联动控制。据测算,采用普通标准化养殖,出栏1万头猪需要24个人,引进全套物联网技术后,出栏1万头生猪只需1个人。采用物联网技术饲养,母猪受孕率和产仔率均高于普通猪舍养殖3%~4%,能繁母猪繁殖率提高10%,有效胎次提高1~2胎,仔猪成活率能提高5%,饲料利用率能提高6%,折算后的经济收益可增幅约30%左右,每头猪可节约成本90元,每头母猪养殖效益增加250元。无锡市奶牛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牛舍面积1500m2,实现了奶牛养殖的自动管理,实现对奶牛的自动喂养、自动挤奶、疾病监控自动化,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奶牛养殖的成本,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并能对每一头奶牛进行追踪溯源。据测算,使用物联网技术可降低人工成本20%以上,奶牛个体产奶水平提高15%,使用年限延长1~2年,每头奶牛可增加经济效益3000~3500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存在系统使用率不高的情况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养殖业的推广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政府推动和出资建设,因基层缺少专职从事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运行成本较高等因素,造成相关设备、系统使用率不是很高,特别是在畜禽养殖方面的使用率偏低。
2.2 技术还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业用智能传感器、RFID等感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许多应用项目还主要依赖进口感知设备。
虽然部分研究单位已开始着手养殖业专用感知设备的研制工作,但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低功耗等性能参数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还存在不少差距,离产业化推广仍有一定的距离。
2.3 成本总体偏高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所需要的传感器、电缆等比较贵,成本较高,一般养殖户难以承受。现在90%依赖财政项目资金来扶持,养殖户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定难度。
2.4 系统开发与养殖技术专家联系不够紧密
因为农业物联网是为提高养殖效率、增加养殖效益、保障食品安全等服务的,而系统设计、开发人员缺乏相应的养殖方面专业知识,对系统的设计、开发还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2.5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项目零散,各自为政
目前,政府扶持资金严重不足,即使获批的农业物联网项目资金,也是扶持力度小且分散,项目实施单位各自为政,还没有做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2.6 宣传力度不够
有关职能部门对物联网技术在养殖方面的使用效果、优势及应用前景所做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也没有开展相应的技术普及或培训,没有真正发挥政府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广大养殖户提高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自觉推广使用物联网技术。
3 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
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体、邀请专家授课讲座、示范带动等形式,开展物联网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广大养殖户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自觉投资建设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促进无锡市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
3.2 加强物联网系统设计单位与养殖专家的协作
为增强物联网技术在养殖行业上使用的有效性,可结合养殖行业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物联网软件系统开发设计单位和有关养殖专家协作,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实用性,并结合已建物联网系统养殖单位的使用效果,不断完善有关技术指标参数,逐步提高物联网技术在无锡市养殖方面的推广应用覆盖率。
3.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按照各级分担配套的原则,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农业物联网的投入力度,有效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和示范效应,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民间资本投向农业物联网产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电信运营商参与项目建设的初期投入。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养殖业专用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农业物联网研究高端人才与应用管理一线实用人才。
上一篇: 无公害、集约化与标准化养殖支撑技术体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