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一例蛋鸭巴氏杆菌病并发曲霉菌病的诊治

一例蛋鸭巴氏杆菌病并发曲霉菌病的诊治

    2013年3月,上海市青浦区一蛋鸭场发生了一起以发病急、死亡率高、拉稀、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巴氏杆菌病并发曲霉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汇报如下。


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013年2月初,本区一农户饲养的10000羽蛋鸭产蛋下降,零星死亡,没有进行治疗。至3月下旬,产蛋量严重下降,从八成降至三成,死亡量每天增至200多羽。3月20日起,肌肉注射富乐星针剂,0.6mL/羽/d,天山雪莲粉剂拌料,连用3d,死亡量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饮水增多,呼吸困难,喙部发紫,羽毛松乱、干枯无光,拉绿色稀粪,多数病鸭极度消瘦。


2剖检变化
    对送检的6羽病死鸭进行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气管内有少量稀薄黏液;肺脏和气囊内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或烟绿色结节(4/6),呈干酪样,质地较硬,气囊混浊、增厚;心包内有黄色透明液体(3/6),心冠脂肪出血,心肌严重出血,呈刷状(4/6);肝脏有的明显肿大(3/6),质脆,呈黄色,有的呈深褐色,表面密布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点(5/6);胆囊扩张;腺胃黏膜脱落;卵巢出血(3/6);肠道出血甚至坏死(3/6)。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巴氏杆菌病并发曲霉菌病。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将疑似霉菌结节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滴,压片镜检,从肺结节中发现长短不一的菌丝,有分支,不分隔,气囊结节中发现分隔菌丝及散在的呈杨梅样的孢子囊。心血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发现有散在的细菌,呈明显的两极着色。
    细菌分离鉴定:将无菌采集的心、肝、脾、胆汁等病料分别接种于哥伦比亚羊血琼脂,在5%CO2培养箱中经36℃培养24h,结果从心、肝、脾中均分离到2~3mm、灰白色、露珠样黏稠菌落、不溶血,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球杆菌,瑞氏染色呈明显的两极着色。将纯培养物接种到麦康凯琼脂上36℃培养48h不生长,利用梅里埃API20E鉴定试剂条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其中邻硝基苯-半乳糖甙、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色氨酸,葡萄糖、甘露醇、肌醇、山梨醇、鼠李糖、蜜二糖、苦杏仁甙、阿拉伯糖不发酵,发酵蔗糖,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硫化氢,氧化酶、吲哚阳性,不液化明胶,不产硫化氢。结果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其鉴定准确率为98.6%。将疑似霉菌结节接种到沙堡弱培养基上,30℃培养24~36h,菌落为绒毛样结构,压片镜检为分生孢子呈串珠状,孢子柄的顶囊呈放射状排列。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将分离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菌纯培养物均匀涂布血琼脂平板,36℃培养24h,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敏感,青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中介。


4小结与讨论
    根据分离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API20E检测结果,分离的2株菌分别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曲霉菌,由此可以确诊此次蛋鸭群发病是由巴氏杆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所致。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但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并非在所有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都一致,在营养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时间长,需24~48h,长成细小菌落,需仔细观察;但在哥伦比亚羊血琼脂平板上因营养丰富,培养时间短,24h内就可以生长出露珠样菌落,易于观察。因此,对于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例,建议大家在初次分离细菌时,用哥伦比亚羊血琼脂平板进行培养效果好。
禽巴氏杆菌病对鸭、火鸡、鹌鹑和鸡最易感,以3—4月龄育成禽和产蛋禽多见,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发病率最高。曲霉菌病主要侵害鸡、鸭、鹅等多种禽类,以幼禽最易感,成年家禽多散发。以发霉的垫草和饲料为主要传播媒介,饲养管理不善和卫生条件差是本病的主要诱因。本次发病时间为2—3月,上海地区正处于阴雨潮湿季节。经调查,该农户由于饲养量大,且蛋鸭开产后饲养比较顺利,收获颇丰,就疏于对垫草的及时更换,给曲霉菌的繁殖和存在创造了极其适宜的机会,蛋鸭因接触发霉的垫料引起了曲霉菌病,随后造成蛋鸭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最终造成曲霉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的严重暴发,蛋鸭大批死亡。
    我们建议蛋鸭场淘汰重症病鸭,加强饲养管理,更换霉变垫料,并用百毒杀带鸭进行消毒,1次/d;1∶2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3d;制霉菌素拌料,2万U/羽,连用7d;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用量加倍。因菌株对抗菌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且每个地区的耐药性不同,故抗菌药物的选择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来确定。本次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病鸭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剂量为0.2mL/kg体重,2次/d,连续注射3d,同时饲料中添加5%恩诺沙星粉剂,每包(规格为100g)拌300kg饲料,连用5d。经上述治疗,5d后病情得到控制,7d后鸭群停止死亡。

上一篇: 家畜精液检测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