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紫云县宗地花猪发展现状及展望

紫云县宗地花猪发展现状及展望

    紫云县宗地花猪是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1个地方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紫云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其抗病力强,耐粗饲,对粗纤维的消化吸收能力强,对当地粗放型饲养管理条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紫云宗地花猪肉色鲜红,肌间脂肪分布丰富,系水率高,烹饪损失小,皮厚皮糯,肉嫩味香,是宝贵的地方遗传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 紫云宗地花猪品种分布情况
1.1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黔中安顺市区,县境东临长顺、罗甸两县,南与望谟县交界,西北与镇宁县接壤,北靠西秀区。南北长76km,东西长52km。下辖5镇7乡,223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人。优良的地方品种紫云宗地花猪主产于本县境内宗地乡宗地、打郎、妹场、红岩、水塘镇坝寨等村,80年代初期存栏3.3万头,是紫南地区人民群众的“当家猪种”。撤并建后宗地乡、猴场镇、四大寨乡、大云乡、水塘镇均有分布。目前,除紫北片区(坝羊乡、猫营镇、白石岩乡)以外的9个乡镇均有分布。
1.2 紫云宗地花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黑白花,四肢、腹及颈部、额心、尾尖呈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头中等,多为鼠头,嘴直,部分长而尖,背腰平直,少数微凹,四肢直立,稍张开,腹较大松弛下垂。母猪乳房发达,乳头对称均匀,一般为5~6对。成年公猪(18月龄)平均体重97kg,母猪84kg,育肥猪112kg。性成熟早,公猪3月龄具有配种能力;母猪3月龄开始发情,8月龄可受孕,发情周期20~24天,发情持续期2~4天,发情症状明显,孕期110~116天。母猪最高利用年限可达到14年,一般为8~10年。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5.7头,单个初生重0.38kg,双月断奶窝重66.2kg;经产母猪8~9头,双月断奶窝重110.3kg。对恶劣的饲养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野性强,但母性好。
1.3 紫云宗地花猪平均屠宰率为74.8±3.41%;失水率0.18,滴水损失0.01,肌肉保水力保持良好状态;熟肉率为0.66,肉质形状各方面都优于大白猪。大肠重2349g,长为464cm,因此其耐粗饲明显。


2 紫云宗地花猪发展现状
2.1 全县宗地花猪存栏情况
    截止,全县宗地花猪分布:宗地乡1.84万头、大营乡1.05万头、猴场镇0.85万头、水塘镇0.54万头、四大寨乡0.78万头、火花乡0.34万头、达邦乡0.19万头、松山镇0.20万头、白石岩乡0.17万头,遍及9个乡镇128个村18948户,存栏宗地花猪5.9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84万头,分别占全县存栏生猪24.41万头的23.01%和能繁母猪2.31万头的36.42%。饲养公猪118头。


2.2全县宗地花猪规模场(小区、户)存栏情况

    全县存栏宗地花猪100头以上2户(场/小区)、20~50头32户,10~20头47户,5~10头312户,5头以下18556户。有宗地花猪养殖场(小区)5个,存栏2208头。


2.3 保种及开发情况
2.3.1 2007—2009年,通过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合作,建立宗地花猪以散养户为核心群保护小区1个,存栏宗地花猪443头,进行了宗地花猪一世代、二世代的相关测定。
2.3.2 2009年通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支持紫云自治县金穗公司建成1个能饲养520头的保种场。2010年3月,紫云自治县金穗公司在贵阳中天花园设立1个宗地花猪销售门面,销售价格80元/kg。
2.3.3 2011年4月,引进贵州省紫薇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宗地乡宗地村建立宗地花猪保种场,前期投资3500万元,打造宗地花猪养殖场,该场占地面积13.33hm2。2012年6月,紫云县畜牧局畜禽品种改良站、宗地乡人民政府配合该公司向农户引进宗地花猪后备猪,目前,贵州省紫薇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存栏宗地花猪560头,能繁母猪130头,公猪5头,宗地花猪纯种繁育体系及基本核心群已初见成效。第二步预计投入3500万元,初步打响宗地花猪在西南及大陆的知名度。第三步预计投入3500元,使宗地花猪全面进入港、澳、台,进而辐射日本及欧美市场。公司以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3.4 2013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紫云宗地花猪的发展,出台养殖场(户)每饲养1头宗地花猪补助400元的惠农政策,提高养殖场(户)养殖宗地花猪的积极性。由此在全县范围内兴起了一大批紫云宗地花猪的养殖场(户)及小区,大力推进紫云宗地花猪多元化发展。


3存在的问题
3.1养殖群众基础设施落后,普遍以深坑圈舍的养殖方式进行生产,使得生猪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和不易进行疫病防控。


3.2农户生产管理水平底下,饲养周期长,普遍为1年左右才能出栏,而外三元(大×长×杜)4.5个月就能出栏,比外来猪种要多出1倍的饲养时间,农户养殖效益底下。

3.3由于效益低、成本高、养殖投入、高收益低、优质不能优价等各种因素影响,再加上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和没有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带动或者是带动很少,使得宗地花猪养殖群体规模发展较慢。
3.4保种项目资金较少,且不能持续,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使得保种补助资金使用结束后,部分宗地花猪保护区农户开始不在饲养宗地花猪。


3.5受市场猪价波动影响,从全国形势看,生猪养殖户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加上社会上又缺乏有效的市场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养猪业发展规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另外由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疫情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加上一些动物产品加工、储运、出口等市场调节能力有限,生猪产业仍然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成为制约宗地花猪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4发展对策及展望
    针对我县宗地花猪发展现状,结合我县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加速我县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进一步出台扶持宗地花猪产业相关政策,促使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宗地花猪产业开发与利用。要做好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现代宗地花猪产业发展,尽快使传统数量型增长方式转变为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以开发地方畜禽品种和保护地方畜禽品种为主的发展模式。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发展宗地花猪产业。


4.1继续优化宗地花猪产业政策,让更多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进入宗地花猪产业,继续鼓励专业人才和有实力的企业创办、领办宗地花猪养殖企业或以不同形式参与宗地花猪产业。积极争取项目发展资金,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支持宗地花猪产业新技术研究、国家品种申报,支持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


4.2以大力发展宗地花猪生态养殖为重点,全面推行健康安全养殖模式。今后新建改建的宗地花猪养殖场必须达到生态养殖生产水平。加强生态养殖基地(小区)建设,积极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养殖,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主导型、政府搭台大户唱戏型和投资入股型等3种类型的基地(小区)建设模式。


4.3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大力发展宗地花猪产业化经营体系。要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让宗地花猪产业成为吸纳社会资本的洼地,通过培育新龙头、壮大老龙头,培植1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拉动宗地花猪养殖效益。


4.4以建设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和维护宗地花猪产业环境为重点,促进宗地花猪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建立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加强动物产地检疫、产品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控问题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制订宗地花猪养殖相关标准,实行宗地花猪产业准入制度。


4.5进一步扩大宣传,加强培训。由于我县广大群众对科学宗地花猪养殖配套技术和地方品种资源保护认识不深等情况的实际,导致我县宗地花猪养殖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县宗地花猪规模化、良种化和标准化养殖,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培训,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科学养殖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养殖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


4.6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紫云宗地花猪要以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为主,建立稳定的紫云宗地花猪繁育体系核心群,带动其他紫云宗地花猪养殖场(户)、小区、合作社多元化发展。以地方政府名义为主体,积极推进紫云宗地花猪的产品认证受理过程。引进紫云宗地花猪腊肉、香肠等1批深加工企业,推动紫云宗地花猪产业链条式发展,把紫云宗地花猪产业做强做大。

上一篇: 遵义市蛋鸡规模化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