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德系西门塔尔牛在通辽地区的杂交效果观察

德系西门塔尔牛在通辽地区的杂交效果观察

   德系西门塔尔牛是由西门塔尔和德国红荷斯坦、爱尔夏等品种杂交选育而成,在近150年的育种过程中一直坚持乳肉兼用的育种目标,尤其是近20年的定向育种,形成了特有的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品系,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现已遍布很多国家。
    内蒙古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是中国西门塔尔牛的核心区和科尔沁牛的集散地,是国家活体牛储备基地和供港活牛基地,已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东北肉牛带。2010年通辽市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在后旗、左中、扎旗、奈曼、库伦等旗县推广应用,累计推广使用冻精11 000支。为了解德系西门塔尔牛在通辽地区的杂交改良效果,笔者对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与科尔沁母牛(由西门塔尔牛公牛与科尔沁蒙古牛杂交选育而成,1987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验收命名)杂交的F1代生长发育、繁殖性能、适应性及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观察,以期为德系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冷冻精液:德国进口西门塔尔牛细管冷冻精液,活力为0.35以上,每支剂量为0.25mL。基础母牛:体型好、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在350kg以上,年龄为3~4岁,无流产或难产史的经产1~2胎的科尔沁母牛。
1.2  饲养管理
1.2.1  母牛圈舍要求冬天避风保暖,夏天通风凉爽,舍内光线充足、清洁干燥,有补料饲槽、排粪沟等设施。
1.2.2  选择饲养经验丰富、积极性高、基础母牛饲养较多的规模养殖户作为观察点,前期对养殖户进行有关技术培训。
1.2.3  各观察点的母牛饲养采用半舍饲方式,基础母牛白天放牧5~7h,晚上赶回圈舍,在冬春季节适当补饲草料。母牛配种前增加营养,适当补充精饲料。
1.2.4  犊牛出生后1~2h喂初乳,母牛没有初乳或者乳量较少时用人工乳代替,1周后开始训练采食干草,哺乳期为6个月,母子分离,前3个月每天喂3~4次,后期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断奶后以青粗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
1.3  方法及内容
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甘旗卡镇、南巴胡塔及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的规模养牛户中选择科尔沁母牛500头左右,用解冻后活力为0.35以上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配种。
计算半舍饲饲养方式下的杂交F1代的繁殖率,测定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尺、体重情况,观察外貌特征和健康状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貌特征
F1代牛具有较明显的西门塔尔牛特征,毛色纯正、花片均匀、体格粗壮。全身毛色多为红白花,头、胸、腹下、尾帚和四肢下部多为白色;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坚实,背腰长宽而平直;后躯发达,臀部肌肉饱满,呈圆形;四肢粗壮,强健有力;母牛乳房发达,附着好,匀称紧密,乳静脉明显,性情温顺。
2.2  生长发育情况
由表1可知,西门塔尔牛作为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品种,其F1代显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6月龄后生长发育较快,其体重和体尺指标达到或接近纯种西门塔尔牛,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科尔沁牛,能显著提高其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
2.3  繁殖情况
由表2可知,杂交F1代母牛情期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达到85.24%和84.06%,这表明德系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输配科尔沁母牛的后代繁殖率较高,其可以作为杂交改良科尔沁母牛的较优秀父本。
2.4  抗病力
在观察期内,F1代牛生长发育良好,耐粗饲,不择食,适应性和抗病力强,没有发生过疾病,也没有发生过一、二类传染病。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F1代牛增重较快,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好,四肢强壮,体格匀称,较好地体现了其父本的特性。由于“花片好,卖相好,收益好”,得到普遍认同和喜爱,特别受养殖户青睐。德系西门塔尔牛与科尔沁母牛杂交后代表现出较高的繁殖率,情期受胎率在83%以上。说明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对通辽地区科尔沁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较好的繁殖效果。并且其杂交后代既能将母犊作为奶牛培育,又能将公犊作为肉牛培育,从而为养殖户提供了奶和肉两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

上一篇: 中兽医治疗奶牛腹泻良方与临床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