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云南省甘蔗副产物的饲用价值利用研究

云南省甘蔗副产物的饲用价值利用研究

    甘蔗属于C4植物,光能作用转化率高,是有效利用太阳能最经济的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印度的甘蔗种植大国,而云南是中国第二大甘蔗种植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甘蔗副产物产出,但是大部分都白白的浪费掉而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云南的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饲料,但是冬春季节饲料欠缺,大部分饲草还需进口。为此,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业结构成为解决云南饲料欠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就近几年云南在甘蔗副产物饲料化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云南甘蔗种植情况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甘蔗种植优势条件。甘蔗产量巨大。云南甘蔗年种植面积达27万hm²,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20%,蔗糖年产量突破100万t,工农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2 甘蔗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分析

    甘蔗糖分含量高,对于家畜采食来说,适口性较好。甘蔗收割后,会产生大量的甘蔗叶、甘蔗梢、甘蔗渣、还有制糖压榨后的滤泥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经过处理加工后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

3 发展甘蔗副产物饲料利用的劣势分析

3.1 重视程度不够,利用意识差

    目前,大部分蔗农的副产物资源利用意识依然很低,大多数甘蔗副产物资源被随意丢弃或者随意焚烧,致使土壤有机肥的散失,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甚至生态的严重破坏。

    政府和科研单位应该大力提高蔗农的副产物利用意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为广大蔗农举办关于副产物资源利用方面的培训讲座。协调蔗农的生产性活动,为其提供技术性指导,减少蔗农的种植盲目性。加强“公司+农户”模式的推广。

3.2 交通状况不佳,通达性差

    云南省甘蔗种植地带大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山路崎岖不平,运输成本较高,运输时间长,保鲜能力差,从而影响了云南甘蔗的市场价格竞争力。交通状况的通达性不足已成为云南甘蔗业迅速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3.3 产业化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

    云南的甘蔗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利用率不高,生产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3.4 少数民族集聚,教育文化比较落后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甘蔗种植地区的民族成分也较复杂。贫困人口较为集中,交通通达性不好,各个民族的传统风俗不同,没有利用副产物的习惯。今后本区应该大力提高教育文化水平,加强副产物利用的知识普及力度,引导当地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甘蔗资源。

4 发展甘蔗副产物饲料的优势分析

4.1 自然条件好
    云南具有良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东南的两股暖湿气流的影响,甘蔗的生长期里降水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 甘蔗生长条件好、副产物产量大。

4.2 社会需求大
    相对来说,云南草少畜多,饲料缺口较大,而甘蔗产量丰富,副产物的饲料开发能很好的缓解饲料缺口问题,开发潜力前景一片大好。

4.3 研发能力强
    云南省各相关科研单位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开展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的大协作、大联合,形成了完整的蔗糖工农业生态循环济技术体系,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蔗糖产业示范推广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5 结语
    我国人多地少,人多粮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粮食短缺问题愈演愈烈,尽管如此,在畜牧业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粮食去饲喂动物,造成了“与人争粮”的窘况。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非粮型饲料和节粮型饲料就显的尤为重要。云南作为畜牧大省,其饲料开发更是关系着民生建设,饲料开发工作十分重要。云南甘蔗种植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种植面积较大,生物产量多,饲用价值高。加强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云南丰富的甘蔗副产物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今后,应该切实履行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农三大战略,提高人们的副产物资源利用意识,改善交通状况,加强企业联合,提高相关机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创新、体质创新和机制创新,走循环经济之路,变废为宝,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甘蔗副产物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一篇: 又一轮“猪周期”袭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