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又一轮“猪周期”袭来

又一轮“猪周期”袭来

    奇台是一个农业大县,靠着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和传统的养殖习惯,发展成为我区的一个生猪养殖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据该县畜牧局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目前全县已拥有生猪养殖小区47个,标准化圈舍467栋,生猪养殖户2.4万户,连续8年肉产量位居全疆第一。2013年生猪饲养量达到106.23万口,出栏92.3万口,肉产量达到7.38万吨。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作为生猪养殖大县的奇台遭遇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深度危机”。

A  从去年11月,生猪价格一路下滑,仍没探底

    “一口猪要赔三四百块,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是奇台县金奇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元不久前对笔者说出的第一句话。他说,去年11月底开始本应是生猪价格一路攀升的时候,却一反常态价格一路下跌,刘宝元还告诉笔者,他在这家公司当了18年的总经理,过去每到市场低谷期,一口猪最多也就赔个100多元,而现在却要赔300多,最多的要赔到400元。

B  养猪业已是“风光”不再

    亏损大、外销困难、持续时间长和资金匮乏是目前奇台县生猪产业面临危机的主要特征。然而,从长远看,“猪周期”带来的危机恐怕还远不至于此。往年的春季本是农民购买仔猪发展养殖的最好时间,但今年在当地市场仔猪却很少,其价格虽然较去年同期降了一半,但却购者寥寥。

    在循环往复的“猪周期”中,不少农民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养猪不如种地,种地不如打工。在整个养殖业中,养猪的效益不高,而风险却最大,所以许多过去有着养猪习惯的农民现在一般都不愿重操旧业。加上土地流转、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中心村建设和农民集体上楼居住等,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已使养猪这一传统行业“风光”不再。

C  走出“危机”路在何方?

    4月9日,奇台县畜牧局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昌吉州畜牧部门召集的由该县生猪养殖大户参加的调研会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

    大家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建立生猪直销渠道、打造当地生猪品牌、为规模养殖办理土地证争取金融贷款、政府采取措施扶持重点养殖大户、建立产业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这些建议似乎都合理,然而,却似乎又难以让生猪产业走出周期性危机的怪圈。

    “生猪掉价,就是因为养得太多!”采访中刘宝元一语道破“猪周期”爆发的原因。

    在生猪市场形势好的时候,政府部门就会动员农民多养猪,并且采取多种方式上项目,大建养殖小区,生猪养殖一哄而上,而一旦生猪价格下滑却谁都没了办法。市场规律是一双无形的手,在调节着供需关系,一旦违背它必将受到惩罚。

D  “猪周期”带来的还有机遇

    冷静看待“猪周期”,它带来的也并不全是坏事。有专家指出,从全局观点看,猪肉价格的高低是CPI的重要影响因素,价格的低迷不会使全国CPI上涨得太快,社会生活成本不会出现过度上扬,消费者也会从中得到实惠。

    每次市场低迷时,首先淘汰的是那些规模小、水平低、品种落后的散户。而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来说,要想继续在市场立足,就必须通过改良,引进先进品种、设施和技术来提升自己,不断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事实表明,我国生猪产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过去那种靠养猪“暴富”投机的机会恐怕是很难再有了。在占据品种制高点的同时,实现生猪产业的信息化、生产的规模化、管理的专业化、成本控制的精细化和污染处理的无害化,这将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也只有这样,生猪产业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上一篇: 生猪杂交优势利用的关键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