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目前,我国年产 20 余万吨抗生素,其中一半用于畜牧生产。大多数猪场的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整个过程中都在断断续续地使用抗生素,有些养殖户甚至离开了抗生素就不知道该如何养猪。
近些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导致许多耐药菌株出现,有些菌株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交叉耐药的现象,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调查发现,我国基本上不存在不耐药的细菌和细菌完全敏感的药物。猪场细菌的耐药性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影响,造成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病原菌对动物机体的损害加大,从而直接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临床上,不经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就盲目使用、滥用药物,造成药物选用不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给药途径不正确,导致剂量不足,给细菌提供了缓冲耐受的机会,大大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饲料中盲目添加大量药物,单一抗菌药物和联合用药的选择不当,药物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也都是细菌出现耐药性的影响因素。另外,由于细菌耐药性可以从一个菌种( 属 ) 转移到另外一个菌种 ( 属 ),造成了新药物的研制速度赶不上细菌耐药性的转移速度,最后的结果将是没有药物可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到那时,细菌的耐药性会成为恐慌和灾难。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不仅对猪场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影响,它还与人的一些常见细菌性疾病,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病有密切关系,再加上耐药质粒的转移性,会直接导致耐药菌株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其中,药物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人药兽用以及抗生素大量使用,是细菌出现广谱耐药性的重要原因。目前,感染人的几种常见细菌 ( 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的最大特点是耐药谱广,如临床分离到的葡萄球菌中 50% 以上为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中 70% 以上为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剩余 30% 多为产超广谱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近两年也已上升到 30% ;泛耐药不动杆菌的比例高达 20% ;国外细菌耐药情况也正呈进一步恶化趋势。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每一个国家面临的难题,要遏制其发展,必须共同采取行动。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经济贸易往来不断,耐药菌已经开始跨地区、跨国界传播,如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细菌的优势流行型CTX-M 最初发现于印度,现在却流行于亚洲、南美以及部分欧洲国家。虽然无法确定各自的起源,但耐药菌跨地区传播的情形不可小视。此外,耐药菌使得临床治疗日益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临床医学发展的瓶颈。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各种新型抗菌药物不断失效,临床上不得不重新启用因安全性问题而长期停用的药物,特别是泛耐药非发酵细菌感染,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只有多黏菌素。
由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比新兽药发明、利用和推广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今天的抗生素滥用,必将直接导致未来人和动物都无药可用。
上一篇: 小农户生猪养殖行为评价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