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的猪肉消费量日益增长,消费者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提升和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2013 年 5 月 20 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 ( 农办牧 〔2013 〕 16 号 ),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等各项关键措施。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大省,有着丰富的饲料资源,生猪产业产值占其畜牧业产值的近一半,但其目前仍以小农户养殖为主[ 3]。作为猪肉供应链的源头,养猪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对保障猪肉供应的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养猪户在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疫病防控、养殖环境维护、养殖档案管理、动物福利改善等方面拥有良好的质量安全行为,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优质猪肉。
因此,在当前生猪疫病暴发频繁,猪肉的质量安全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剖析吉林省小农户的生猪安全养殖意向、行为及其关键性影响因素,辨识高风险的生猪养殖户的特征,对提高吉林省生猪养殖的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锁定为小农户,从养殖过程、养殖环境入手,系统剖析小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及其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而利用方差分析明确了高风险养殖群体,为开展针对性的小农养殖户的教育和干预行动奠定了基础。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吉林省小农户生猪养殖的整体安全水平较低,而且,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较低、养殖年数在6年以下、生猪年出栏头数 50 以下、养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在 50%以下的养殖者尤其需要被重点关注。吉林省农业、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应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食品安全干预方面的专项资金,同时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等专项投资,购置必要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落实生猪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强化监督抽查和监测工作。同时,依托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食品安全标准扩散功能,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社区 (村 ) 的信息公告栏等渠道,采取免费发放生猪养殖知识手册、开设生猪安全养殖知识免费培训课程等多种形式,深入、系统的针对高风险养殖群体开展专项干预行动。
总之,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点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猪肉是畜产品中的大宗产品,是城乡居民肉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猪饲养大省,吉林省农业、畜牧兽医等部门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提高对小农户生猪养殖源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小农养殖户食品安全的教育与干预工作。
上一篇: 猪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制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