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发酵床养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发酵床养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生产性能及肉质品质
    生产性能的提高是养殖户获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发酵床养殖能够显著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减轻粪便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给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肌肉生长抑制基因(Myostatin,MSTN)负向调控肌肉的生长发育[20],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相比,处于发酵床养殖的猪只,臀肌MSTN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常规饲养相比,其相对表达量降低8.6%,不同的饲养环境会影响动物的采食、运动和生长发育,也会影响MSTN基因的表达,发酵床养殖给猪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增加了运动量,使得肌肉细胞内容物增加、肌纤维直径增大,而这些都可能通过MSTN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来实现,但不影响屠宰率、瘦肉率、骨骼率[21]。猪肉的嫩度可以通过肉质的剪切力来判断,剪切力越小则猪肉越嫩,发酵床养殖模式下的猪肉剪切力略低于常规模式[22],而且发酵床养殖猪只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比普通圈舍饲养猪只的猪肉高11.65%,猪肉中的色氨酸、苯丙氨酸和必需氨基酸(EAA)也显著增加,这与猪采食发酵床上微生物的菌体蛋白有关,从另一角度上可以看出发酵床养殖能够节约饲料,而这些氨基酸的增加能够使猪肉营养更丰富,肉味更鲜美。


2、疾病调控
    随着生猪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生猪疾病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产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虽然现在某些疾病已有较完善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急性病也有了相对应的疫苗,但这都是以牺牲动物自身免疫和大量资金为前提的,发酵床养殖模式在保育期和生长期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饲养方式,其中腹泻、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32.36%和24.23%。组织细胞的通透性和机体新陈代谢的机能状况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生活指标来判定,这种理论已在诸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其中的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血糖浓度、球蛋白的应用最为广泛;尿素氮是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最终产物,低浓度的尿素水平反映机体蛋白质合成率高,即它的浓度影响畜体肌肉增长和体内病毒的排出,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参与体内转氨基作用,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章红兵等研究表明发酵床养殖的猪只血清中尿素含量低于常规养殖,球蛋白IgA与IgG浓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饲养,原因可能是垫料中的微生物刺激猪只增强自身免疫系统;而且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猪的脾脏、胰腺的发育情况也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同时发酵床有利于维持仔猪断奶后消化道中微生物的稳定性,但不改变肠道内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谢实勇等研究还发现发酵床给妊娠母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减少了妊娠母猪在妊娠期得蹄病的概率和无损淘汰率。


3、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猪的饲养环境,猪场内部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畜体的健康,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氧气,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氨气等代谢气体,猪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一个动态过程。规模化养殖的猪舍空间有限,常导致产生的废气如NH3、H2S等不能及时排出,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较高,而猪只处于这种环境下,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特别是在冬季,猪舍封闭更严,氨气浓度高会导致猪只眼睛发红和发生呼吸道疾病,这最终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酵床养殖模式可以显著改善猪舍的环境状况[30],相对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发酵床猪舍中的微生物可迅速分解猪的粪尿,减少有害气体的挥发,研究表明其可有效降低猪舍内部的NH3和H2S的浓度,NH3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可降低46.24%、22.10%,H2S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可降低57.34%、52.22%。且发酵床猪舍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当舍外平均温度为-15.31℃时,舍内温度可达到11.92℃,平均湿度为77.84%。
     常规水泥地面养猪,需要每日清理猪舍粪便,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粪污及残留物,这个过程既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产生大量的废水,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发酵床猪舍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节省了用水和用工。发酵床猪舍还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出栏重、总用料量,降低料肉比,使之比传统猪舍下降了14.3%,使断奶仔猪的料肉比下降了8.6%,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电、用工上的浪费,使每头猪可多获利111.9元[7]。王世栋[33]研究表明采用发酵床猪舍,每头生猪平均日增重可达0.84kg,比传统水泥地面模式提高了7.7%,用在饲料上的资金比传统水泥地面模式减少了22.54元,降低了4.5%,平均每头获利比传统水泥地面模式提高了16.6%,达到了690.64元,提高了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人们对发酵床猪舍的不断认识,发现用发酵床模式养猪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垫料的来源问题,以目前制作发酵床的标准来看,每头猪需要垫料面积达 1 m2,且垫料的主体部分是锯末,这需要大量的森林树木,货源非常紧张。如果不及时补充和更换垫料,会导致粪尿不能被分解,这些粪尿又不能像水泥地面猪舍那样容易处理,长期下去会造成垫料腐烂发霉,成为疾病暴发的根源。而且造一个 200 头育肥猪的发酵床猪舍仅垫料就需花费 2 万元,这对中小型养殖户来说很难承受得起。其次就是菌种的问题,菌种都需要特定的生存环境,被应用到发酵床养殖上的微生物适应性都不广,南北效果差异非常大,也可能因牲畜的类别、饲料、垫料的差别而出现很大差异。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巨大,有些微生物在北方效果良好,在南方就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表现,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最终导致死床的出现。另外,发酵床猪舍不允许饲喂含有抗菌物质的饲料,这会影响到饲料报酬;猪只一旦发生疫病,治疗的药物也受到限制,禁止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这导致疾病治疗手段单一,一旦发生口蹄疫、猪瘟等疾病,仅靠隔离治疗无法控制,当疾病暴发时损失巨大。

上一篇: 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