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1、菌种的组成
    猪舍内部的猪只排泄物由发酵床中的菌种降解,菌种的组成直接影响排泄物的降解效率,发酵过程中需要不同种类的菌种分工合作,不断地分解粪便中的淀粉、糖类以及纤维素等有机物质[9]。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发酵床的温度范围,温度过低,不能消灭粪便中的有害病菌,会危害畜体;温度过高,菌群代谢旺盛,发酵床的垫料会很快被分解代谢,缩短使用年限;理想的发酵床温度应控制在50℃左右[10]。影响发酵床温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透气性,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发酵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在水分较少而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温度也会局部升高,特别在夏天炎热时,温度的控制更加重要,此时我们可在猪舍中采用水帘降温、调整垫料厚度和湿度等办法来调节发酵床的温度[11];总之,发酵床中菌种的控制非常重要。


    生产实践中常用的菌种主要有乳酸菌、放线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能够将粪便中的无机氨、有机酸、糖类等物质转化成无嗅无味的N2和自身的营养物质,动物采食后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强动物的食物消化吸收率并促进肠道废物的排出[12-13];酵母菌将光合细菌合成的糖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进行发酵,同时其分泌物能促进乳酸菌、放线菌等的增殖;乳酸菌的作用是产生乳酸,乳酸有杀菌的能力,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并促进有机物分解;芽孢杆菌是这些有益微生物的辅佐菌种,当温度过高时,酵母、光合细菌的分解活性将会被弱化,而这时的芽孢杆菌能弥补它们的缺失,起到发酵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活性物质,降低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2、发酵床的活性剂
    发酵床上使用的菌种分为两种,自行采集的非专业菌种和专业菌种,前者需要加入活性剂进行调节,专业菌种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活性剂就可以发酵增殖[14]。当发酵床用过一段时间后,垫料中的木屑会变薄变少,可以向其上面喷洒一定的活性剂以提高降解效率。活性剂从植物体内提取并经发酵后形成[15],主要用于调节发酵床上微生物的活性。活性剂对发酵床的循环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发酵床上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如不加活性剂就容易产生有害气体,也会产生对畜体有害的细菌。另外,平时应注意猪舍内部情况,如果发现猪大便堆积较多,应把活性剂朝粪便多的地方喷洒,以便于粪便充分分解。


3、发酵床垫料
    发酵床垫料是发酵床养殖的关键,是技术的核心,垫料的原料一般都是由两种农作物或林作物组成,组合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发酵床的日常管理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应保证垫料组合满足有益菌的生长需求和生产的需要。我们常用的垫料组合有“锯末和麦秸、锯末和秸秆、锯末和花生壳以及锯末和稻壳”,在这些组合的基础上,也可考虑当地情况适当地灵活运用,但是原料一定要保证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碳氮比要大。微生物生存也需要营养和能量,这主要来自于垫料和粪便中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提供食物来源,含氮化合物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细胞骨架。秦竹等[16]研究表明微生物的最适碳氮比为25︰1,低于20︰1时,微生物会因能量不足而导致活性受到抑制,高于30︰1时,虽然微生物活性很高,但垫料会被过快消耗而缩短使用年限。也有研究发现垫料的碳氮比可在30︰1~70︰1之间变化[17],原因在于二者是在不同的地点和季节下测量的结果,所以在确定发酵床垫料碳氮比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决定而非一成不变。微生物菌群发酵需要弱碱性,发酵过程会产生乳酸,降低环境中的pH值,钝化微生物的发酵活性,如果在制作垫料时pH值偏高,就会导致氨大量挥发,同样阻止微生物的发酵分解[18-19]。正常情况下,可将垫料不断翻耙以促使垫料混合均匀的方式来调节pH值,满足功能性菌群的正常生长。垫料厚度是决定发酵床温度的重要因素,现在普遍认为垫料厚度应在60~100cm之间,不得低于50cm。

上一篇: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