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近期, 在我市蛋鸡养殖专业户中, 有些养殖场的产蛋率很不稳定, 有的达不到高峰,有的高峰期持续时间短, 还有的高峰期过后产蛋率下降很快, 这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很多, 有疾病、 饲养管理、 饲料等因素,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把各种原因和对策剖析一下。
1、疾病
鸡群在感染疾病后会引起产蛋率下降, 不同的疾病对鸡群的产蛋率和鸡蛋的品质影响又各不相同, 鸡群也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1 ) 鸡群感染病毒性传染病的时候, 鸡群在 1~2 周内产蛋率下降很快, 在 10%左右, 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 并且出现各种形式的畸形蛋例如软壳蛋、小蛋、 破壳蛋等。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症、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 禽流感、 鸡痘、 传染性脑脊髓炎等等。 产蛋下降综合症, 感染的鸡开始没有明显的症状, 发病主要集中在 26~43 周龄,使刚开产的鸡群不能达到产蛋高峰, 成年鸡群的产蛋率下降, 一般恢复要经过 4~8周。
对于病毒性传染病, 最主要的是预防。鸡场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制度, 定期检测, 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 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发病以后, 及时采取措施。
(2 ) 鸡群感染了细菌性疾病以后, 发病时间长,病情发展缓慢, 逐渐影响生殖系统, 产蛋率缓慢下降。感染的鸡群治愈后, 产蛋率虽有回升, 但是大多数会低于发病以前的水平。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成鸡鸡白痢、 禽霍乱、 霉形体等疾病。细菌性的疾病主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鸡舍内通风良好, 密度合适。发病以后, 采用抗菌药做好治疗工作。 有的菌类极易产生抗药性, 治疗要注意交叉用药; 对用混合感染的病例,要几种抗菌药物并用, 效果较好。
(3 ) 鸡群感染了寄生虫病以后例如白细胞虫病,球虫病等, 鸡产蛋率下降 5%~10%左右。 这类疾病可以采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2、饲料
产蛋鸡群对饲料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饲料质量出现问题、 饲料营养不全面, 都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2.1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的含量
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要随着产蛋率的不同发生变化, 产蛋率高, 蛋白质含量也要高, 否则就会影响产蛋率。 一般来说, 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在产蛋期分为三个档次, 在 21-40 周龄, 蛋白质的含量为 17%;在 41-60 周龄,蛋白质的含量为 16.5%; 61 周龄以后, 蛋白质的含量为 15%。蛋鸡日粮中, 不仅要考虑蛋白质的水平, 还有考虑必需氨基酸的水平, 尤其是蛋氨酸和胱氨酸的水平。
在饲料配合中,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蛋白质的水平, 还要考虑蛋白质和能量的协调关系。 在生产中常用蛋白能量比来协调。 一般情况下, 蛋白能量比在产蛋率大于 80%时为 14,产蛋率在 65%~80%时为 13,产蛋率小于 65%时为 12。产蛋鸡每日所需要的蛋白质是一定的, 采食量少时, 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就要高一些, 否则就低一些。 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要根据采食量的变化而调整。夏季炎热, 采食量小, 为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的需要, 要适当降低能量水平, 把蛋白质含量提高 1-2%; 冬季则相反, 适当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 提高能量水平。
2.2饲料中钙磷的比例
钙、 磷是蛋壳的主要组成成分, 日粮中钙的含量偏低, 出现薄壳蛋、 软壳蛋的比例就会增加。钙的含量过高, 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还会影响磷的吸收利用, 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磷影响蛋壳的弹性和韧性, 钙、 磷代谢密切相关。一般日粮中钙的含量为3.3%~3.8%, 有效磷的含量为 0.5%左右, 同时要保证钙磷的比例在 4-6:1 之间。另外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也会影响对钙的吸收, 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可以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钙盐, 增进对钙的吸收。鸡蛋大多在下午形成蛋壳, 如果此时饲料中缺少钙,就会影响蛋壳的钙化, 因此, 在产蛋高峰期, 下午至黄昏的这一段时间给鸡群补喂一次钙粉, 饲喂量一般为日粮的 1%, 对预防鸡群产软壳蛋、 薄壳蛋很有好处。
2.3在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饲料的质量
饲料在加工过程中, 有的会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 导致食盐、 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微量成分添加过量或者不足, 从而引起营养性疾病的发生。还有的饲料原料或者已经配合好的饲料在储存或者运输过程中, 吸湿结块或者储存时间过长, 发生霉变; 加工以后的配合饲料有保质期, 如果储存时间过长, 饲料中的维生素、 微量元素很容易分解失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饲料的质量, 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饲料方面, 首先要做到科学配料, 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求。还要保证饲料原料、 饲料成品储存、 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保证质量, 不发霉、 不变质。变更饲料过程中要有 5~7d 的过渡期, 防止给产蛋鸡造成应激, 引起产蛋率的下降。
3饲养管理
产蛋期间对管理水平要求严, 日常工作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问题都可能对产蛋鸡造成应急, 引起产蛋率下降。
3.1鸡舍的温湿度要适宜,通风要良好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 10~25℃, 温度过低或者过高, 都会引起产蛋率下降。冬天, 鸡群受到冷风刺激, 可以引起脱羽、 停产; 夏天, 持续高温, 鸡的采食量下降, 营养跟不上, 产蛋也会减少。 鸡舍内, 通风不好, 氨气、 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量多, 就会影响产蛋量, 也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3.2光照
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产蛋的影响很大。在农村, 停电次数多, 如果不能补充, 造成光照时间短。 只注重光照时间, 不注重光照强度, 灯泡长时间不擦,使强度减弱, 这些都会导致蛋鸡垂体激素分泌紊乱,影响产蛋率。 产蛋鸡的光照时间一般大于 16h, 不超过 18h。光照强度为 3w/m3。
3.3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在产蛋期接种疫苗、连续数日使用抗生素或驱虫药, 由于应激、 药物的毒副作用, 会抑制产蛋率的上升。老鼠或者飞鸟进入鸡舍, 使鸡群受惊; 频繁更换饲养员、 外来人员参观、 舍外噪音过大等, 这些都会给鸡群造成应激, 引起鸡产软蛋、 产蛋率下降。在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鸡舍内要保持温湿度适宜、 空气清新, 严格消毒, 加强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保持在 16~18h 之间, 不要随意增减。防止惊吓, 保持一个安静、 舒适的生产环境, 使蛋鸡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上一篇: 做好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的意义和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