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施思玉 安徽省天长市畜牧兽医局
随着我市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高致病性禽流感、 猪瘟、 口蹄疫、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畜禽防疫工作从季节性免疫向常年免疫转变、 从集中免疫向月月补针免疫转变、 从注重免疫密度向注重免疫质量转变。动物免疫接种已经成为目前防御疫病传播的首选措施,只有给动物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后, 才能在产生一定的保护力, 从而防止疫病的侵入和蔓延。因此在畜禽生产过程中, 在群体接种疫苗前后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 准确了解动物疫病发生、 传播和流行情况,掌握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免疫抗体水平和动物疫病保护情况, 从而更有效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因此,做好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经济意义。 本文就如何做好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 保障畜牧业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1、做好检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证明, 实施动物免疫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最根本、 最科学、 最有效的措施, 开展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 及时准确地提出免疫方案, 是如何做好动物免疫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动物免疫抗体检测的目的, 就是对免疫接种后的畜禽体内采集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 及时了解疫苗注射后动物体内产生的免疫抗体水平和免疫效果, 为畜禽养殖场进行补免和开展各项防控措施提供权威依据, 为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地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规划和疫病预警。因此做好检测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 准确把握免疫时机。从对畜禽饲养场户检测情况来看, 各个畜禽饲养场户饲养种类不同, 需要的疫苗种类和免疫方法不相同。畜禽进出栏不同,造成群体免疫状况不同。另外疫病流行状况不同的影响, 需要免疫注射的时间和免疫次数不同。而我们知道通常动物体内存在的抗体依据来源, 主要是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当畜禽体内抗体水平过高时进行免疫,不仅浪费疫苗,又影响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当抗体水平较低时进行免疫,会出现抗体保护真空期,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只有通过抗体检测,才能及时掌握群体免疫动态, 确定免疫日期, 指导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以发挥疫苗的理想保护作用, 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2 ) 全面掌握免疫效果。开展检测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免疫动物整体抗体水平合格率、维持时间和免疫效果。在具体操作上, 要做到: 一是要在免疫前和免疫后一定时间内对免疫动物采血检测,以便了解和掌握饲养的畜禽免疫情况和免疫保护率。二是对全进全出的畜禽实施定期检测, 掌握疫苗保护期, 以便及时补免。三是采取随机抽样和不同批次抽样检测相结合, 做到即有重点又能有代表性。 四是及时分析检测结果。 对发现的问题细致分析, 是疫苗问题的要及时更换疫苗, 是免疫接种技术问题的, 要及时请教专家,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 是疫苗相互干扰的, 要合理安排接种时间, 以达到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
(3 )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更加频繁,流通渠道增多,给疫病传播、 流行的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各养殖场户不能盲目地按照一个免疫程序常年变,也不能机械地仿效其他场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而应该根据该场户的免疫抗体检测情况以及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科学接种, 计划免疫。
2、开展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
2.1检测样品采集难
部分养殖户对采集样品不理解, 不愿采样。 主要表现在:
(1 ) 对抗体检测的意义不明白。 当前由于国家对部分疫苗免费发放后, 许多养殖户重视注射, 轻视检测, 认为只要免疫就行了, 不需要检测, 疫苗注射后起没有起到保护作用, 达没有达免疫效果不关心。
(2 ) 误以为抽血会影响畜禽的饲养。 由于在采样过程中由于动物的骚动、 惊吓等, 造成应急反应, 少数动物在采血后出现吃食减少等现象,部分养殖户认为影响了畜禽生长, 而拒绝采样。
( 3 ) 畜主不支持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在抽血过程中保定措施不到位, 部分家畜出现逃跑、 挣扎和嚎叫等反抗现象,以及抽血人员技术不过关或不熟练,采血时间比较长, 或者是猪耳静脉、 牛颈静脉采血等过程中血流比较多等原因, 造成畜主不积极主动配合此项工作。
2.2乡镇工作人员认识不够
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镇村干部认为, 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只是业务部门的事, 与他们无关; 二是少数村干对采血检测意义没有深刻的认识, 不象防疫工作那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三是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担心, 在注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情况, 一旦检测不合格, 会影响他们的报酬。
2.3检测任务负担重
近几年, 各地承担的抗体检测任务不断加剧, 特别是去年全国各地H7N9禽流感疫情形势严峻, 检测任务越来越繁重。 同时开展检测需要的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严,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2.4工作经费少、条件差
各地检测人员为了采样, 风里来、 雨里去, 钻鸡笼、 爬猪圈, 工作条件极差。抗体检测需要足够的实验药品、 试剂等物资, 工作人员加班加点, 也应得到补助。这些都要安排一定的经费, 但各地经费过少,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好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的建议
( 1 ) 加大宣传力度。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 报纸等新闻媒体, 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 广泛宣传开展检测工作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要组织技术人员耐心解答群众的提问,引导广大养殖场户都能够重视这项工作, 积极支持和配合技术人员, 为检测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血样能按要求采集,这样检测的结果才有代表性, 才能真实反映该处动物防疫质量。
(2 ) 加强人员培训。一方面为了提高队伍素质,要定期组织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 提高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做好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动员工作。要让乡镇领导认识到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政府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府和部门责任制;要组织镇村干部带领技术人员开展工作。要让村级动物防疫员知道, 检测抗体水平, 不仅能有效掌握免疫质量如何, 疫情动态如何, 还能对疫病诊断、 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等提供科学参数。
(3 ) 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检测工作经费和采样补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安排足额资金, 并结合生猪标准化项目、菜篮子项目等, 对规模养殖户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 一方面可以争取养殖场户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调动检测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免疫抗体检测工作, 使检测工作有人干, 有钱干。
上一篇: 畜禽养殖提高防疫保健康,联合运作提效率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