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化养猪应重视生产中的细节管理

规模化养猪应重视生产中的细节管理

    目前, 我国规模化养殖模式大有取代农村散养模式的趋势,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 家庭式管理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然而新的规模化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规模化养殖几乎都是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猪的生存环境更多地由人工操作控制, 没有形成自己文化特点和管理系统的企业, 其员工流失率高, 员工的不稳定给生产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因而,笔者在此就规模化养猪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才能更好地向细节管理要效益两方面进行探讨。


1 生产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 细节管理对于规模化养猪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规模化养殖密度大, 面临的生产问题也相对较多。 养猪不是武侠电影, 一掌就能毙敌致胜、 瞬间扭转乾坤。养猪没有影视作品中的绝招, 花哨的、 玄的东西对于养猪效益的提升并无益处。 规模化养猪生产日常管理中的定时通风、 消毒、铲粪、 清理剩食、 查看舍温、 检验饲料质量以及对发病猪进行治疗等繁琐的、 单调的、 平淡的事构成了很多细节, 重视这些生产细节的管理才是养好猪的关键。


2 生产细节管理的案例
2.1 规模化养猪与 “自然养猪”
    2013年6月, 笔者走访了廊坊市香河县某养殖合作社, 这里采用的是自然养猪法(图1) 。 猪的主要饲料是青草、 玉米秸秆、玉米粒和米糠等, 不喂配合饲料和豆粕(防止是转基因豆粕) 。生产过程中不铲粪、 不消毒, 采用发酵床工艺, 无臭味、 无污染,真正达到零排放。 饲养1年以上出栏, 猪群活动范围广 , 空气质量好, 患病率低。 自然养猪几乎不得病、 不用抗生素, 猪肉品质好且很有市场前景。 这里的养猪核心管理 “细节” , 就是让猪回到自然。规模化养猪与自然养猪相比较, 可以看出自然养猪占地面积大、 出栏迟、 效益低下。规模化养猪, 养殖密度大, 生长快、 出栏早,但容易患病、造成死亡。这就要求在养殖过程中要重视细节管理, 规模化养猪要重视的细节, 就是为猪模仿一个 “自然环境” (图
2) , 提供合适的温度(图3) 、 良好的通风、 洁净的饮水、 优质饲料和生物安全措施, 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2.2 产房“电热板”与“保温灯”
    2010年,笔者在安徽省合肥市某猪场做技术管理, 一号产房由产床、 保温箱(图4)和保温灯组成, 看上去并没有特殊的地方。直到二号产房投入运营, 才发现二号产房电费是一号产房的6倍、 仔猪压死率是一号产房的3倍、 发病率是一号产房的4倍, 存在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二号产房的“保温板”存在一些漏洞, 使得养殖效果天壤之别。
    一号产房的母猪分娩后, 仔猪出生5 d内全部由人工护理, 仔猪关在保温箱内, 每2 h人工开门进行1次哺乳, 直到5 d后才让仔猪自由出入、 哺乳。 箱内有保温灯, 超出28~32℃范围会自动断电, 智能断电很节电。二号产房为了减少人工费, 采用保温板和保温灯(图5) , 冬季舍温最高也达不到28℃。 众所周知母猪适宜温度18~22℃,而出生仔猪适宜温度是32℃, 试问, 二号产房是照顾仔猪还是照顾母猪? 该产房保温板是 “一管二用” , 隔壁腹泻就会传染邻居,常见的黄白痢、 胃肠炎也不好控制, 还会蔓延全群, 造成仔猪死亡(图6) 。 二号产房的仔猪死亡率超过15%, 远远高于一号产房。 该产房工作人员试图采用电热板、 保温灯来减少人工降低成本, 结果事与愿违。
    生产中的任何微小的细节管理, 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深远影响, 因此, 生产细节管理应做到事无巨细。

上一篇: 猪场管理中的现场巡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