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推广,近些年来,中小型规模养猪场迅猛发展。如何科学饲养母猪、 提高母猪产仔数, 进而提高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是规模猪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 母猪的产仔数较低, 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数为 16~18 头, 与畜牧业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笔者整理了 20 多年的养猪场工作经验,提出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方法。
1、母猪的饲养管理
要加强饲养管理, 以提高母猪的分娩率、 年产胎次、 产健壮仔数和仔猪的断奶成活率等母猪繁殖性能。
1.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挑选,要选那些体况中等偏上、 发育均匀、 体型良好、 有 6 对以上乳头并排列整齐、 肢体健壮整齐、 性情温顺、 采食速度快的小猪作后备母猪。从外场引进的后备母猪要加强检疫, 防止疫病传入。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 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实行小群饲养, 以每栏 3~5 头为宜, 使其正常发育。 后备母猪生长育肥后期 (体重 60~100 kg ) 至配种前, 喂后备母猪料, 根据膘情适当限制或增加饲料量, 日喂料量约为 2~2.5 kg, 使其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造成性成熟推迟。初次配种时间在 8 月龄、体重 110~120 kg、第 2~3 次发情最好。
1.2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受精率, 减少死胎、 流产, 使母猪产出数量多、 初生体重大、 健康的仔猪。保证怀孕母猪有适度膘情, 确保其营养储备, 为下一期的哺乳打好基础,防止无乳症和乳房炎的发生。
1.2.1怀孕前期 (配种后 90 d 内 ) 此期胎儿发育缓慢, 需要的营养不多, 精料喂得太多容易导致胎儿早期死亡, 宜使用怀孕母猪料, 一般日喂料2~2.5kg。
1.2.2怀孕后期(产前 20~30 d ) 此期胎儿生长速度加快,母猪的营养贮备难以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 因此可使用哺乳母猪料, 提高母猪的饲料营养水平, 以利于胎儿发育, 提高产仔的质量, 增加母体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产后泌乳需要。为减轻因采食造成压迫子宫的现象, 同时提高营养摄入量, 应增加精料的比例, 减小饲喂量。可实行少喂多餐制, 防止母猪过食、 消化不良、 便秘等, 日喂料 2.5~3 kg。减少对怀孕母猪的刺激。 要避免热应激, 最适温度为 18~25℃, 湿度为 65%~75%。不追赶母猪, 栏舍保持清洁卫生, 通风透气。按疫病免疫程序、 药物保健程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禁用可引起流产和毒性大的药物。
2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
2.1母猪的发情及配种
正确掌握母猪发情规律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关键。母猪发情时表现为: 少或停食、 阴户红肿、 流出黏液、 频频排尿、 不安、 爬跨别的母畜、用手按母猪腰臀部其站立不动。一般在母猪发情后第 2 天、第 3 天分别配种一次较好,生产中应遵照“老配早, 少配晚, 中年配中间” 的原则。
2.2促进母猪正常发情、 排卵和受孕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猪一般都能正常发情、 排卵和受孕。个别膘情正常、 生殖道无病的母猪不发情, 多发生在初配或初产的母猪, 可采取以下方法催情: ①公猪诱导, 即早晚把公猪赶到母猪栏内让公猪追逐爬跨母猪,连续 2~3 次,诱使其发情。②乳房按摩法: 让母猪侧卧, 用手轻稳、 逐个按摩乳房, 15 min/ 次, 1~2 次 /d,连续 2~3 d。③药物催情: 肌注绒毛促性腺激素, 100 万 IU/ 次, 或肌注乙烯雌酚和苯二酚雌二醇。
2.3掌握配种技术
采用本交方法配种时,要选择离公猪舍较远的安静场所, 时间选在食后 2h。 配种时, 用 0.1%高锰酸钾液清洗消毒母猪阴户和公猪阴茎, 可人工辅助公猪交配。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也应按技术要求操作。
2.4妊娠诊断和补配
准确诊断母猪的妊娠,对未受孕母猪及时补配可提高生产效率。母猪配种后 18~25 h 不再发情,一般可认为配种成功。诊断方法有两种,一是母猪配种后21d不再发情, 认为成功; 二是诱导, 在母猪配种后16~18d注射1mL乙烯雌酚,若注射后2~3d内不发情, 认为配种成功。
3疾病防治
3.1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1 ) 口蹄疫免疫: 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 肌肉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 2 mL。
(2 ) 猪瘟免疫: 在每次产仔猪出窝时进行仔猪母猪同时免疫, 每次肌肉注射 2 头份猪瘟细胞苗
(3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 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 1 次。后备母猪免疫是在仔猪断奶前初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 1 个月加强免疫 1 次。
(4 ) 猪伪狂犬病免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 1 次。
(5 ) 猪细小病毒免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母猪在配种前 15 d 免疫 1 次。
(6 ) 作好猪乙型脑炎病、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水肿病的免疫工作。注意消除猪的免疫抑制,增强免疫应答,减少免疫副反应,确保免疫效果。
3.2母猪药物保健
衣原体、附红体、弓形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等是引发母猪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无乳症及繁殖障碍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因此,母猪保健主要是针对细菌性疾病,对母猪适时使用抗生素, 减少或净化细菌性病原体, 保证母猪健康,维持正常生产。
选择母猪保健药物要遵循广谱、 高效、 安全、 耐药性低、 联合用药的原则。母猪担负繁殖任务, 对药物安全性要求高, 可选用支原净、 强力霉素、 泰乐菌素、 阿莫西林等药物。
(1)进行后备母猪引种保健的目的是清除其体内病原体、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 以保证母猪正常发情, 获得最佳配种成功率。引种后第10天、 第40天及配种前 1 个月, 在每 t 饲料中添加支原净 125 g、 金霉素 300 g、 阿莫西林 300 g, 连用 1 周, 并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可净化细菌性病原。 在引种后第 10天添加驱虫药, 连用 1 周, 以净化寄生虫。
(2 ) 围产期母猪保健。母猪产前产后各1周, 在饲料中添加 VC 粉可明显降低子宫炎、 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几率,提高泌乳量。对妊娠期有阴道炎、 产前厌食、 体格消瘦、 产出死胎的母猪, 可用20 mL 2.5%氧氟沙星、 20 mL 维生素 C、 20 mL 复合维生素 B、 500 mL 葡萄糖生理盐水混合缩宫素 30IU, 在产后静脉滴注,同时在产后 24 h 内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0.2 mg, 促进母猪分娩后恶露排出, 以利子宫复原,防止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母猪的生产性能关系到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 要坚持给母猪喂优质饲料, 为母猪繁殖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要坚持做好母猪的疫病综合防治和配种工作, 保持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喀斯特山区生态鸡养殖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