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喀斯特山区生态鸡养殖技术

喀斯特山区生态鸡养殖技术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畜禽养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是实现养殖业稳定、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生产安全、 可靠、 优质畜禽产品的重要保证。喀斯特山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 要搞好生态养鸡,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喀斯特山区生态鸡养殖的方法主要以草地和林下放养为主, 在放养过程中, 鸡的生长受环境影响很大, 对疾病的防治工作相对困难。因此, 生态养鸡应当选择适宜放养、 营养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抵抗能力强的中速型肉鸡品种或各种地方优良品种。


2场地选择
2.1地理位置
场地要远离居民区, 有利于疫病的隔离, 同时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一般选择交通比较便利, 且离交通主干道1km以上的山林、 荒坡、 草地、 闲田等地区进行养殖。
2.2地势地形
鸡舍应建在地势高燥的地方, 有利于排水, 防止舍内外潮湿。 要背风向阳, 有利于防寒保暖。 选择野生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较多的地方。坡地放养的坡度不大于 25°, 有利于鸡的行走。
2.3水电路要方便
场地要交通方便、 水源充足、 清洁无污染, 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电力。


3养殖设施
3.1放养场围网或围栏
为防止鸡只跑出场外,在放养场的周围用1.5~2 m 高的塑料网或篱笆围住,也可培植生物围栏, 让鸡在内自由活动。
3.2鸡舍、 简易棚和遮阴棚
受鸡放牧半径的影响,鸡舍应建在放牧区内或周围 50 m 左右, 鸡舍高度 2.2~2.5 m, 可采用砖墙等材料修建,也可在放养场内或边上搭建塑料大棚或石棉瓦盖的简易棚,作为鸡夜间和不适合放牧时休息的场所。 采用坡地放养的, 可依山建舍。 草地和闲田等无树遮阴的放养场, 要零星建造简易遮阴棚,防止鸡中暑。


4育雏技术
4.1进雏前的准备
育雏室和用具在进鸡前选用威力碘、威浓消毒液等进行喷雾消毒, 用福尔马林、 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 为了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 必须准备雏鸡全价颗粒饲料、 复合多维。 在鸡苗进入育雏舍前将室温升至32℃。
4.2开水开食
先开水后开食, 前 3 天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 5%葡萄糖 (白糖、 红糖) 和 0.5%食盐、 抗生素药物, 减少雏鸡应急, 预防雏鸡感染细菌。
4.3温度
雏鸡出壳后第 1 周要求温度控制在 32~35℃。以后每周降低 2~3℃, 降至随鸡生长适宜温度为止。操作中, 采用看鸡施温法来掌握温度。
4.4通风
保持育雏室的空气质量, 应作适当的通风, 同时应防止贼风。
4.5光照
雏鸡出壳一段时间内视力差、 消化力强, 必须在夜间补充一定的光照, 每 3 Lux/m2, 且 1~7 日龄进行全天光照, 以后每天减少 1 h, 直到和自然光照一致。
4.6密度
第1周50只/m2,第2周45只/m2,第3周35只/m2, 以后逐渐减少数量。


5放养技术
5.1放养前的准备
一是要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表现异常的鸡不能进行放养。 二是要选出弱小鸡只加强饲养, 待鸡长到 0.5 kg 以上才能放养。三是选择乔木林地、 果树林地和草地作为放养场地, 不能选择灌木林地, 以利于管理。
5.2放鸡时间
在每天天亮后 2 h 开始放鸡,天黑前 1 h 收鸡。春冬季推迟放鸡时间, 提前收鸡; 夏季和秋初提早放鸡、 晚收鸡。日龄小的鸡群晚放鸡、 早收鸡, 日龄大的鸡群早放鸡、 晚收鸡。
5.3补饲
根据野生饲料资源状况确定补饲的精饲料量。野生饲料资源丰富的时候可以少补料,缺乏的时候可以多补料, 补饲量可以体重的 3%~5%进行计算。可补充一定量的人工饲养虫子等,对野生饲料资源较差的要补充适量人工牧草,采用先粗后精的补饲法。补饲时间分为 2 次, 中晚各 1 次, 中午补饲当天饲料量的 35%, 傍晚补饲 65%。采用定点补饲, 让鸡养成一个好的采食习惯, 在补饲时, 所用的料桶或食槽必须充足, 防止鸡采食饲料不均匀, 同时可预防营养代谢上的疾病。补饲饲料可采用大饲料厂家生产的含 40%粗蛋白的肉鸡浓缩饲料,按 1:3 配以玉米进行饲喂。
5.4分区放养
结合喀斯特山区的地形地貌和鸡的放牧半径,可将放养场地以点来划分, 每个点建一个简易鸡舍,把鸡舍周围林区、 草地隔离成 3~4 个小区, 让鸡群在每个小区放养 10~15 d,即采用轮牧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地面植被的恢复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使鸡粪腐熟, 以发挥肥效。
5.5适度规模
根据林下和草地植被生长情况, 667 m2地可以放养 120 只左右,但不能超过 150 只。采用小区放养时, 每个点饲养 500 只左右为宜。
5.6饮水
要保证饮水的供给,水槽或饮水器内要随时添加, 确保鸡正常饮水。选址时, 最好选择有山泉、 小溪的地方, 或从其它地方引来自来水, 小区内采用自流水桶或水槽。


6卫生防疫管理
    舍外放养鸡较舍内养鸡易发生疾病,防疫管理是生态养鸡的重要环节。疾病防治是提高生态养鸡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制定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
(1 ) 鸡舍及周围环境应进行定期消毒。
(2 ) 对相对集中放养场地在每批鸡出栏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3 ) 要经常检查鸡群, 检查粪便, 随时掌握鸡群的健康状况, 尽量做到病鸡不出舍, 减少污染源, 并积极治疗。

 

上一篇: 乌鲁木齐市禽类草原生态养殖前景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