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十二五” 期间, 海东地区按照 “特色、 优质、 高效、安全、 生态” 的总体要求, 大力发展养殖业, 着力抓好以乐都、 民和、 平安、 循化为主的禽蛋产业带, 以互助、循化、 化隆为主的农家放养土鸡产业带。2012 年, 海东地区禽蛋产量 11324t, 占全省禽蛋产量 20054t 的56. 48%, 鸡蛋产量 5386. 55t, 占全区禽蛋产量的47. 58%;全区家禽出栏 270. 25 万只, 占全省家禽出栏396. 52 万只的 68. 16%, 肉鸡出栏 118. 48 万只, 占全区家禽出栏的 43. 84%。海东地区养鸡业的发展成为全区家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海东地区农户散养鸡的现状
2012年末, 海东地区蛋鸡存栏数 71. 73 万只, 鸡蛋生产 9 385. 9 万枚, 鸡蛋产量 5 386. 55t;肉鸡存栏84.99 万只, 出栏 118. 48 万只, 鸡肉产量 709. 34t。肉鸡散养户的饲养量占到全区的 84. 66%, 蛋鸡散养户的饲养量占到全区的 81.66%。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户散养占主体地位, 养鸡量小而分散, 鸡饲养品种差、 养殖方式落后、 基础设施简陋, 消毒和免疫意识差, 导致整体产值低、 产业化水平低。
2. 1饲养品种差
农户散养一般是就地取材, 大多数肉鸡品种是地方品种和农家土鸡, 散养户肉鸡产肉量平均 1. 782kg/只, 生产性能低下。
2. 2饲养管理水平低
一是鸡舍和养殖场所基础设施简陋,存在设计、 布局不合理现象;二是饲养户由于文化素质偏低、 科技知识接受能力差, 消毒和免疫意识差, 不能定期进行养殖场所消毒和对鸡进行预防、 免疫接种;三是缺乏专业知识, 饲喂方式过于随意 , 没有按照鸡各个阶段的生理特性进行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四是饲喂成本低、 营养供给不全面。散养户多数以劣质粗饲料长期饲喂, 影响了鸡生长发育和长势, 更影响了鸡肉、 鸡蛋的品质。
2. 3抵御疫病风险能力弱
养殖户以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为主, 但粗放管理, 发生重大疫病的危险性仍然较高。
2. 4缺乏市场意识, 影响经济收入
散养户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不顺畅, 而又缺乏经验, 难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3建议
海东地区鸡散养户为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做了贡献, 但随着我国对家禽养殖业的规范, 散养户除了养殖方式与生态散养相似外, 还需有更多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查。因此, 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海东地区农户散养向生态散养健康发展。
3. 1重视优良品种的选择和推广
依据农业部发布2013 年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积极引进、 培育、改良对高海拔地区的高寒恶劣气候条件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的蛋用型和肉用型优良鸡种, 增强我省高海拔地区养鸡业的优良品种资源建设, 改变养殖优良品种少,生产性能低的局面。
3. 2推进散养户的家禽养殖规范
一是规范鸡舍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范化养殖的要求改造栏舍条件,完善卫生、 消毒、 排污等基础设施, 以适应新形势下家禽养殖的要求;二是规范禽舍和饲养员的日常消毒卫生工作;三是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接种, 并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 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3. 3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职能
一是要加强培训和示范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 让养殖户了解和掌握禽类养殖规范和标准要求, 促进养殖户改变经营模式, 增强品牌意识;二是积极组织广大养殖户参观、 交流和学习。在养殖户实施规范化养殖过程中, 要通过送科技下乡等措施, 为他们提供系列化的产前、 产中、 产后服务;三是引导养殖户科学使用投入品, 加强和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
3. 4强化政府引导
一是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的先进经验, 规范、 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进行规范化养殖、 标准化生产。通过建立和实施家禽养殖标准和产品标准, 使政府的引导变得指标化、 具体化、 规范化和明确化, 使养殖户明白家禽养殖要怎么养、 养殖要达到什么水平;二是要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
3. 5创建养殖协会, 打造本地特色品牌
依靠乡党委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 各级部门积极争取创建生态散养养协会,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大力发展(重点户、示范户)协会会员。通过品牌意识 , 使农户散养模式向生态散养模式发展, 促进鸡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 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说明:2013 年对西宁市(大通县、 湟中县、 湟源县)、 海东地区(平安县、 乐都县、 互助县、 民和县、 化隆县、 循化县)鸡养殖现状调研的思考。
上一篇: 对互助县2014年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