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胡善伟 黑龙江省东宁县畜牧兽医局
断奶前仔猪的死亡是养猪各环节中死亡率最高的, 死亡率大多在 7% 以上, 是养猪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一些疾病的暴发对新生仔猪存活有很大影响,但是解决断奶前死亡率高的关键在于产仔舍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在产仔管理, 及早吃足上初乳,保证仔猪有充足的母乳, 对弱小仔猪的照顾, 做好仔猪保温措施等方面的操作水平。另外, 就是保温设备的分布, 分娩栏的设计, 疾病的控制和母猪的营养。
1 出生重
出生重大的仔猪死亡几率小, 反之高。其与母猪妊娠后期饲料中能量的摄入直接相关。仔猪出生重随着母猪妊娠后期饲料能量的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能量摄入量过多时, 这种相关不再存在。据报道, 在母猪产前 30 天开始, 在饲料中添加脂肪能够增加初乳中脂肪的含量, 提高仔猪出生重, 增加仔猪体脂肪, 能使断奶前死亡率由 18. 0% 降低到 15. 4% 。应当注意的是仔猪出生体重。断奶前存活率高于85% 的情况下, 提高母猪日粮能量水平来进一步提高仔猪存活率是比较困难的。窝产仔数高于 11 头时,出生重受窝产仔数影响较大。另外, 平均出生重低,其出生重差异较大, 成活率低。由于胎儿的营养是靠子宫血液供应,因此胎儿营养水平会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而下降。窝产仔数在妊娠 35 天时已经确定。
2 分娩栏设计
设计合理的分娩栏能够有效降低仔猪被母猪压死、 夹死的概率。分娩栏对于仔猪来说可以分为安全区和接触区。安全区对于仔猪要有吸引力, 可以使仔猪在这个区域内活动和休息。温度对于仔猪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温度低时, 仔猪常集聚于母猪腹部,进入了接触区, 被母猪伤害的机会就会增多; 如果温度适宜, 仔猪则会在较多的时间里待在安全区。
3 保温措施
在比较冷的条件下,尽管仔猪有动员碳水化合物产生热量的能力,但由于其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这种能力有限。当仔猪体内温度为 39℃时, 在34℃的临界温度下, 仔猪通过增加分解代谢产热, 并收缩肢体和血管以减少散热。当环境温度低于 34℃时,新生仔猪必须依靠动员体内的糖原和脂肪来维持体温。新生仔猪如生存在低于 17℃的环境中, 72%的仔猪肛门温度会低于 37℃。如果体温降低 2℃, 仔猪的活力明显下降。此时, 哺乳变缓变弱, 甚至停止哺乳, 初乳摄入量下降, 造成低血糖或腹泻而死亡。据报道,当产房内的温度由 13℃提高到 20℃时, 仔猪在前 7 天内的体重显著增加, 死亡率也下降 5% 左右。个体小的出生仔猪有较大的表面积, 热量的损失也快。所以环境温度对于仔猪具有重要作用。
4 选择性寄养
寄养应当注意,日龄越大时寄养成功率越低, 2日龄的仔猪寄养后, 6 小时之内会有半数的仔猪拒绝吮吸养母的乳汁, 所以最好在 1 日龄就进行; 瘦弱的仔猪不可寄养到幼龄的窝中去,寄养出去的仔猪都会有拒绝哺乳的阶段, 要将活力旺盛, 个体大的寄养出去。寄养的目的是解决所有仔猪都能够吃到乳汁,如果仔猪能够获得自己的有效乳头,尽量不要采取寄养, 寄养出去的仔猪要去适应新的环境, 另外寄养不当, 适得其反, 更会造成死亡率的上升。饲养员的认真负责可以明显降低初生仔猪的死亡率。经验丰富的饲养员, 仔猪断奶死亡率明显低。据报道,母猪在哺乳 16~18 天对人的恐惧反应与死胎率存在着相关性,母猪对接触人员的恐惧越高死胎率就越高。母猪产仔时适宜的助产, 包括让先出生的仔猪及时吮吸乳头, 或者按摩乳房, 校正胎位, 可缩短产仔时间, 减少母猪体力的消耗, 从而减少母猪产后无乳的几率。擦干刚刚出生的仔猪, 清除口鼻中的粘液,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处理好脐带, 去除尖锐的牙齿,断尾。对于初生的弱仔给予人工适当的照顾, 及早的吃足初乳, 让其在 1~3 天内占有前面的乳头, 是其成活的关键。如果产仔较多, 没有足够的乳头, 应当进行分批人工哺乳, 吃足初乳后进行寄养。
5 卫生状况
良好的卫生条件对于降低断奶前死亡率也很重要。产房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空床时彻底清洗消毒灭菌, 以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转入产房的母猪要进行消毒, 临产时对乳房消毒。初生仔猪脐带要消毒。在环境差的产房中, 仔猪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据报道,在全进全出的产房中, 早分娩的仔猪比晚分娩的仔猪下痢的发生率低,这表明环境卫生状况的下降, 导致发病率上升。
6 母猪因素
通过刺激青年母猪的絮窝行为, 会使产程缩短,死胎少。过小, 过于狭窄的产床明显影响母猪产前的絮窝行为, 母猪不安, 会在分娩过程中和育仔期间降低仔猪的成活率。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 产仔数量也上升, 泌乳量也不断上升, 这个过程从第三胎开始持续到 6 胎左右, 母猪过老, 出生仔猪的均匀度下降,弱仔的比例增加, 初产母猪难产率高, 其仔猪发生下痢的几率高,原因可能是初产母猪乳中某些抗体的水平较低的原因。控制母猪群的年龄结构, 提高 3~6胎母猪的比例。母猪合理的日粮水平能够保证母猪提供充足优质的乳汁, 妊娠期注重氨基酸平衡, 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供应。母乳的营养成分受日粮营养成分影响, 突然改变日粮水平, 母乳组成也会发生改变, 仔猪胃肠会不适应造成腹泻。合理的饲喂方法, 避免母猪过肥过瘦。过肥的母猪会生出较多的死胎,而且其产出的仔猪会在分娩后的 3 天内有较多的死亡,过肥的母猪产后不食的发生率较高, 无乳情况较多。母猪过瘦, 营养不良, 不能提供优质、 量大的乳汁, 造成初生仔猪饥饿, 低血糖死亡。根据猪场的情况,选择性的对母猪进行免疫; 产前一个月饲料中添加保健药物, 预防三联症的发生; 产前 7 天逐渐减少饲喂量, 直至分娩当天不喂食, 分娩后逐渐增加饲喂量, 3 天逐渐到正常采食量。
7 疾病
腹泻是哺乳仔猪死亡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 轮状病毒、 大肠杆菌、 梭菌、 沙门氏菌、 类圆线虫、 球虫等。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魏氏梭菌和传染性胃肠炎虽然不呈现广泛分布, 但仍然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肺炎可引起 1% 的仔猪死亡。通常青年母猪所产仔猪较易发生, 并多发于冬季。引起肺炎的病原有链球菌, 巴氏杆菌, 嗜血杆菌, 大肠杆菌, 化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支原体。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母猪,提高青年母猪的抗体, 临产母猪注射敏感的抗生素,同时保证仔猪吃足初乳。其他疾病如先天性震颤, 肛门闭锁, 兔唇, 脑积水, 肾脏发育不全等先天性缺陷。
8 小结
仔猪断奶前死亡主要集中在产后 7 天,这与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易患低血糖,易被母猪压死, 早发大肠杆菌感染, 吃不足乳汁有关。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初生仔猪的死亡。所以, 熟练责任心强的饲养员是降低仔猪断奶前死亡的关键。
上一篇: 东营发展绿色畜牧业主要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