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东营区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数量规模化、环境生态化、经营产业化“五化”同步的思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绿色畜牧业发展,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1、实施科技兴牧,从技术上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东营区多次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家畜良种补贴,做好畜禽良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做到良种良方配套。尤其是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实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确定生猪、肉牛为主推产业,遴选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组织专技人员进村、入户、到场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全区畜禽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生猪、牛、羊、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95%、92%和91%。结合新型农民学校,深入实施“远教兴牧生态发展年”活动,认真做好农民畜牧科技培训工作。大批先进的畜牧前沿技术先后在全区推广,如发酵床养猪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等,均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区畜牧业生产大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深化依法治牧,从监管上保障绿色畜牧业发展
切实完善和加强绿色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主导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责任制,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行政负责制,全面完成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健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动物疫病预防、监测、应急等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连续15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发展绿色畜牧业,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加大基础投入,创新监管方法。2012年以来,在全市农业系统率先实施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项目,有效加强了畜产品监管体系、队伍、检测能力、示范场区和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
3、高点定位,从规划上发展绿色畜牧业
按照高标准、成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本着现代、高效、生态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转变原先只求养殖总量的观念,由侧重于发展数量向注重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转变。涌现出许多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层次高、影响大、生态效益好的大型绿色养殖企业,山东蓝海生态农业养殖基地完成投资一亿元,设计存栏生猪1万头,肉禽8万只,道路、水电等设施已配套竣工,已建成标准化猪舍6栋,引进种猪600余头,其他猪舍、禽舍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东营市华盛肉牛养殖基地完成投资1200万元,基础建设和配套项目全部竣工,设计存栏1600头,现公司正在各地考察牛源,已组织引进架子牛280头进行集中育肥。史口畜牧养殖园区华威蛋鸡场项目已经完成土地流转,项目立项、环评、土地备案手续已办理完毕。新建东营浩宇、风和日丽等生态休闲牧场3处,7处家庭生态牧场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畜禽标准养殖比例达到96%,有效地破解了畜禽养殖与环境污染相冲突的瓶颈。
4、强化政策扶持,从政策上帮扶绿色畜牧业发展
积极做好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落实能繁母猪补贴、防疫补助、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等各类政策性补贴和市区产业扶持政策补助。2013年以来,实施了国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区建设项目,为三家生猪养殖场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20万元;实施国家扶持“菜篮子”生产畜产品项目,为4家养殖场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65万元;蓝海养殖基地、龙居桃花岛观光牧场等6家养殖企业通过市级现代畜牧业发展奖励政策验收,可争取市级奖励资金70万元;帮助华盛牧业、阳光庄园等3家企业申报了2014年国家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争取市级以上资金133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解决了广大养殖户后续资金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增强了绿色畜牧业发展后劲。
上一篇: 东营区发展绿色畜牧业的优势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