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场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

规模场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患猪、 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该病。 母猪出现返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产弱仔;初生仔猪出现腹泻及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 100%;育肥猪感染后多耐过,不发病呈隐性感染,造成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表现为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影响养猪生产。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报道过该病的流行, 我国自 1947 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 已有 20 多个省市报道发生了该病,并在许多猪场呈暴发流行趋势, 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3 年 1~10 月笔者对延平区21 个规模场的种猪进行血清学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现报告如下。


1血清学调查情况
1.1血清样品来源及免疫情况调查
    血清样品采自延平区 8 个乡镇 21 个规模场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 gE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Bartha K-61 株)的公母猪共 752 份,其中经产母猪存栏 1 000 头以上的有 6 个场 327 份, 存栏 500~999 头的有 6 个场 172 份, 存栏 150~499 头的有9 个场 253 份。
1.2检测步骤和判定标准
    检测步骤和判定标准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判定标准: 阴性对照OD450平均值-阳性对照 OD450平均值>0.6、阳性对照阻断值>60%时试验结果成立。 如果阴性对照 OD450平均值-阳性对照 OD450平均值≦0.6,试验结果不成立,样品应重新检测。
    统计时,只要猪场有一个血清样品判定为阳性,则判定该场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
2结果与分析
    调查的 21 个规模场种猪都使用了 gE 基因缺失疫苗, 免疫后猪只不能产生缺失 gE 基因编码的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被野毒感染的猪,会产生针对伪狂犬病病毒所有的糖蛋白的抗体, 鉴别血清试验时呈阳性,利用该特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可以区分免疫猪和感染猪[2]。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见表 1),21 个规模场中有 16 个为阳性猪场,5 个为阴性猪场,猪场阳性率达 76.2%;共检测血清样品752 份,阳性数 225 份,阳性率 29.9%;16 个猪场不同程度受到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尤以 17 号猪场特别严重,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达 82.1%。 说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仍普遍存在。
3防控措施
    延平区母猪养殖分布广,散养户多,部分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污染严重,生物安全措施不严,使猪只容易遭到野毒感染。 针对这种养殖情况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3.1正确选择疫苗
    猪伪狂犬病疫苗有灭活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苗三大类。 灭活苗的优点是安全性好;缺点是成本高,注射的次数多,有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基因工程苗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弱毒疫苗包括普通弱毒苗和自然基因缺失弱毒苗。 普通弱毒苗由于安全性差即毒力有返强的可能, 不能区分野毒感染抗体与免疫抗体,现已很少使用。自然基因缺失疫苗的优点是免疫源性好, 能够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缺点是理论上可能出现基因重组,产生变异株。自然基因缺失疫苗,其良好的免疫源性和鉴别标记特性受到养猪生产者广泛欢迎[3]。 据史岩等研究报道,单基因缺失 gE 自然弱毒疫苗(Bartha K-61株)最适合用于伪狂犬病潜伏或隐性感染的控制,滴鼻后在神经系统内的定居能力明显优于 TK 基因缺失毒株。 因此在使用时,应选择品质良好、正规厂家生产的、 有批文和批号的猪伪狂犬病单基因缺失gE 自然弱毒疫苗(Bartha K-61 株),避免劣质疫苗和疫苗贮运温度不当造成的损失。
3.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猪群实际情况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特点,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猪群的免疫程序。 常规免疫程序为猪群在 0~3 日龄首次滴鼻免疫, 每头左右鼻各滴0.5 头份,60~70 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 每头肌注1头份,若猪群带毒较为严重,30 日龄时增加一次免疫,每头肌注 1 头份;后备种猪配种前免疫 2 次,间隔 4 周每头肌注 2 头份/次;经产母猪、公猪每年免疫3~4 次,每头肌注 2 头份/次[5]。
3.3定期免疫检测
检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外引种猪和本场后备猪要适时检测, 保证是伪狂犬病野毒阴性猪才能进入种猪群。 二是加强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检测,及时了解本场野毒感染情况,通过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种猪,为猪场净化创造条件。同时由于疫苗抗原含量、 母源抗体高低、 猪群健康状况、生产管理情况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一样,因此, 要应用 gB-ELISA 抗体检测法对免疫抗体进行检测,随时检测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确保猪群有足够免疫力。
3.4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一是猪场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各生产区相对独立。
二是坚持开展灭鼠工作。 鼠是伪狂犬病病毒的携带者,因此,消灭猪场的鼠类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每周定期对猪体、猪舍、用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消毒;猪场门口要设立消毒池,进出猪场的员工必须更衣、换鞋、洗手和消毒,对进出猪场的车辆也要严格消毒;回收的料袋经消毒后才能进入饲料厂。
四是严禁员工购买非本场的猪肉;猪场内不能饲养其他动物。五是对病死猪尸体及胎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粪尿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减少病原传播。
3.5其他措施
一是提高饲养管理和卫生水平,饲喂全价饲料,做到冬暖夏凉,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
二是加强其他疾病的防控, 注意其他弱毒疫苗与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干扰作用,避免引起免疫失败。

上一篇: 2010-2013年福州地区散养户主要猪病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