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山羊引种谨防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引种谨防传染性胸膜肺炎

    目前, 农户对外引种和异地调换种较为频繁, 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山羊的综合生产性能, 但引种过程中出现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例也在逐年上升。 养殖户和兽医对该病普遍认识不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 笔者提供自己临床实践之成功经验,供大家参考。


1病原学阐述
致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又称丝状霉形体),对本品种具有高度易感性和亲和性, 山羊肺炎支原体只能感染山羊,对其它畜禽则不感染;该病原菌为一种细小、不规则、丝状微生物,长约40~50 μm,宽约0.3~0.5 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其主要寄生部位是羊肺部、胸水和纵隔淋巴结; 对多种常规消毒剂敏感,对新砷矾钠明(914)、硫酸卡那霉素、复方长效磺胺、复方长效土霉素、替米考星、 氟苯尼考等几种药物较敏感,在综合防控措施中注意正确应用.对其敏感性症尖加以预防和治疗,能有效抑杀该病原菌。


2流行病学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只感染山羊,也包括杂交二代的新品种山羊,不感染其它畜禽。 但同场内的其它畜禽可能会携带病原体, 成为中间传播媒介;各种品种的山羊皆易感,奶山羊较普通山羊高发, 羔羊较成年羊高发且症状更严重; 病羊和隐性感染的羊只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空气气溶胶),与病羊直接接触也可发生传染; 因新引进外种带病个体而传染致病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 有病史的羊场耐过后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枯草、降温、霜冻、寒风侵袭的初春、秋冬季最易诱发本病。另外还与草料、饮水供应不足、养殖环境卫生恶劣、饲养密度过大、羊舍通风不畅等有密切关系。


3临床症状
本病俗称“烂肺病”,其典型特点就是高热、咳嗽、浆液性和纤维素性渗出性肺炎及胸膜炎症状, 多呈急性经过; 潜伏期3~20 d不等, 病初即高烧41℃以上,精神倦怠,毛粗乱、无光泽,常离群、垂首呆立、无饮欲、食欲,排稀薄、不属正常球状的粪便;重症表现严重的呼吸性症状,如频繁咳嗽、喷鼻,呼吸及心搏加快,流黏浓鼻液,叩诊肺部有浊音及实音区, 听诊有呼吸啰音及摩擦音等;后期病情加剧,患羊呼吸极度困难, 背颈肌僵直、 抽搐,经10~20 min即倒地窒息而亡。 剖解病死羊症见单侧肺发生明显的胶样侵润和肝样病变, 肺表面有颜色较深的坏死病灶,肺小叶间质增宽,界线明显;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大量积液, 久置常态空气中会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4诊断
上述临床症状及剖解病理、 流行病学特点可以作为本病的初步诊断依据,但确诊需作实验室鉴定,分离到具有典型特征的病原体才能下结论,同时要注意将本病与山羊巴氏杆菌病、山羊肺型传染性无乳综合症相区别,因为其临床病理表现皆大致相同,容易误诊、误治。 笔者推荐实验室鉴定方法:采集急性病死羊的肺组织或胸腔积液, 经分离培养后, 接种于血清培养基,置37℃恒温条件下继续培养3~6 d,可见生长出细小、半透明、淡黄褐色菌体群落,中心突起呈“荷包煎蛋”状,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染色阴性、 极为细小的多形态菌体(包括丝状、杆状、球状等不规则形态)。 必要时,还可以结合琼扩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玻片凝集实验来加以确诊。


5综合防控
5.1预防
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
5.1.1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把好“引种关”,禁止盲目引进外种,特别是跨省、跨国引进的种羊必需经正规渠道,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和检疫手段, 即使检疫合格的种羊仍要隔离观察、 饲养15~30 d以上,并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确认安全后再并群、投入生产使用。
5.1.2并群前应对原有群体做好“羊口蹄疫、羊痘病”的程序免疫,必要时应提前15~20 d接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 北方较冷地区还要考虑接种布氏杆菌菌苗, 做好完善的疫苗接种工作, 能有效防止本病与多病原混合感染而发病、死亡的风险。
5.1.3消毒措施要落实到位,夏季执行带羊消毒、秋冬季执行空舍消毒,人员、用具、饮水消毒也不容忽视,并且要注意消除消毒抑制因素 (清除羊场内粪污、垫料、杂物等),达到真实的消毒效果;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即使枯草期也要宏观计划充足的草料、饮水,并保证不同生长阶段的羊只不缺乏必需的蛋白、微量元素等,以提高羊群整体抗病力,降低发病几率。
5.1.4善用中草药食疗保健方法,入冬以基础方“荆防败毒散”拌料或饮水添加整群投喂预防感冒症和诸般呼吸道疾病, 夏季可投喂麻黄鱼腥草散清热解毒, 预防诸般消化道、 呼吸性疾病,四季皆宜的是复方黄芪多糖散(含氟苯尼考等),其抗病最广谱,可以经常性投喂,并无毒副作用。 建议预防性应用可于每月月初连续投喂3-5 d即可,若有疫情动态时期, 连续投喂7~15 d以上,用药量按照“预防减半、治疗加倍”原则。
5.2治疗
笔者经实践验证, 推荐以下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本病重症治疗以“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头孢噻呋钠”,肌注2剂/d,注1 d;然后用10%替米考星注射液,按0.2 mL/(kg体重)用药,2剂/d,连注2 d; 最后用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按0.3~0.4 mL/(kg体重)用药,1剂/d,注1 d。统计临床治愈率达95%以上。

上一篇: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