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综合分析, 猪肉市场需求量疲软、 生猪市场供应量增加, 是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1 消费需求极大受限, 拦洪削峰作用明显
一方面, 随着中央出台 “八项规定” 的逐步深入,大吃大喝现象明显减少, 2014 年春节期间单位以福利形式发放火腿、 香肠、 猪后臀、 肉包等食物的情况基本绝迹, 猪肉集团消费需求极大受限。另一方面, 暖冬天气抑制了腌制腊肉、 香肠的需求, 减缓了消费高峰期的到来。
2 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节前囤积猪肉现象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以前节前囤积猪肉的现象近些年也有所改观,由于各大商场超市一般初二就开始营业,购买猪肉也比较方便, 所以现在很少有家庭一次性购买大量猪肉储存。加之暖冬天气有利于蛋、 鱼上市量增加, 价格普遍下跌。在比价效应下, 居民选择替代消费现象增多。
3 进口猪肉增多, 春节期间生猪集中出栏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资料: 2013 年我国进口猪肉 58.4 万 t 同比增 11.7%。低价进口猪肉不仅对终端市场造成冲击, 而且还大大影响到流通屠宰企业的实际盈利。在 2013 年 5、 6 月发生禽流感事件后, 鸡肉等禽类肉品一度无人问津, 猪肉成为替代品。这使得猪价在原本属于淡季的三季度不降反升, 由于三季度生猪行情看涨, 养殖户纷纷补栏,导致这批生猪在 2014 年春节前集中出栏,造成市场上供应量过剩的局面, 引起价格下跌。
4 养殖户 “追涨杀跌” , 屠宰场“压价逼量”
目前我国猪肉生产和消费两端高度依赖于中间的屠宰企业, 致使其拥有话语权, 一旦出现需求不旺、 生猪过剩, 屠宰场就会利用养殖户 “追涨杀跌” 的心理 “压价逼量” 。屠宰企业的盈利高峰期便是养殖户的低谷期。12 月中旬到 1 月底,生猪是20%多的降幅, 猪肉是 10%的降幅, 这之间的差额便是屠宰场谋取的利润。
上一篇: 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情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