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种公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措施

种公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措施

白仙花 崔成哲 秦炜赜 王晓明
吉林省延边农业科学院

 

   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养猪生产的核心环节,它技术性很强,一个猪场要想增加每头母猪年提供肉猪的数量,主要靠繁殖来实现,所以抓好繁殖,就抓住了养猪经营成功的关键。种公猪在繁殖中占有与母猪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头公猪年可配种生产上千头至上万头后代,对生产水平影响很大。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得到的体会:好种公猪的基础标准是经常保持优良的种质,即,其种用体况良好、体质健康、性欲旺盛和精液品质优良、种用寿命长等等。因此,为了提高种公猪的种质应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种公猪的发育生长过程
    初生至2~3个月期间的发育,无论是公猪、母猪、去势猪都是差不多。但到5~6月龄时,公猪睾丸开始发育,到5~8月龄时达到初情期,此时在神经和激素的支配和作用下,表现为性欲冲动、求偶和交配等反射行为,从体型发育看,肩部逐渐伸宽,骨头变粗壮,头部逐渐接近公猪相。
    种质好的公猪随月龄的增大,体重与母猪出现差异;并且,雄性性状越来越明显,逐渐发育成性欲旺盛的健壮的雄性体型,也不沉积多余的脂肪,皮下脂肪也比母猪和去势猪薄。这样的公猪才能活力强,愿意爬跨母猪,种用性能强。有的早熟品种的公猪,到2月龄开始射精,但改良种大约在5~6月龄,体重70 kg左右,出现射精。
    要达到各生殖腺发育完成并生产成熟精子程度,需要达到7月龄、体重超过90 kg才可以。但在这时期立即配种,会导致发育停滞,受胎率和产仔数降低,种用寿命缩短,所以,最好是9~10月龄、体重120 kg以上时,参加配种为宜。


2 种公猪的饲养技术
2. 1 育成阶段的注意事项
2.1.1 选准后备种公猪
公猪的大部分到1个月龄左右进行去势,以肉猪进行育肥饲养之后出售,育成种公猪从众多的公仔猪中挑选特别优秀的进行饲养。
2.1.2 后备种公猪的育成
种公猪与母猪不同,其育成相当难,母猪一般育成之后,其80% 以上可用于繁殖母猪,但种公猪育成之后,最多一半能作为种用。
2.1.3 种公猪培育目标
种公猪育成的最关键在于培育结实健壮的骨骼和肌肉。如果肢体软弱,而行动不灵活,或腰肢细软,就不能用于交配。所以,在后备种公猪的培育过程中,要从小开始就让其在土壤上面自由活动,饲料以优质蛋白质饲料为主,要注意预防过度肥胖。
2.1.4 加强平时的锻炼和管理
要培育成高能力的、贵重的、广范围使用的种公猪,需从育成期开始进行能跳上小型汽车的训练。同时,经常刷拭躯体,培养其亲饲养员,到成年之后,即可变温驯且管理方便。


3 饲料及其饲喂技术
3. 1 营养管理
    营养是保证种公猪生产优质精液的物质基础。要保证已完成发育的成年种公猪的日粮营养全价。日粮以精料为主,粗纤维含量不宜过多。能量供应过多会引起上体过分发达,腹大下垂,容易导致肢蹄的故障,配种时,行动笨拙给母猪带来多余的负担。日粮中蛋白质的数量与质量对精液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精子的存活时间有很大影响;一般应为可消化粗蛋白质(DCP)为13%~16% 、日粮可消化能一般不低于13. 5kJ/ kg。配种旺季要适当增加动物蛋白,并保证钙、磷、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的需要。
3. 2 饲料及其饲喂量
日粮以精料为主,粗纤维要适量,成年种公猪饲喂量2.5kg/d为宜,根据个体的营养状态及配种次数可在2~3.5kg范围内调整日粮,绝对避免自由采食所带来的肥胖。育成的近程中,年轻的公猪与母猪不同,为培育结实的体形,饲喂过量的饲料还不如饲喂少量的优质的饲料。对育成公猪、成年公猪,尽量多喂青草,在配合饲料中有一定的维生素,绿色青草不仅是维生素的来源,也含有未知的因子,可对减轻精神压力和预防胃溃疡有效果。


4 设施的建造
4. 1 种公猪舍的建造
种公猪舍比母猪舍要坚固,并且间壁墙要高;与母猪同一个舍内饲养时,间壁墙用铁制品建造,最好不让母猪望见公猪;间壁墙高度一般设计为110cm ,材料应使用直径13mm以上的铁筋,其周边用直径22mm 以上的铁管子围住;种公猪舍的面积至少要达到2.5×3m2(2.7×3.6m2为宜);出入口的门的锁要结实坚固,以防种公猪拱开。
4. 2 运动场的建造
一般要拥有大小为猪舍2~4倍的泥土运动场,但条件不允许时,则运动场建在猪舍的连接处;从猪舍到运动场的出口的高度设计为最低110 cm 为宜;地面用水泥建造最为理想,其面积应达到猪舍的2倍,其外最好建造泥土地面的放牧场;与猪舍之间的出入口,由于猪经常拱挖而弄坏猪舍的基石,并使雨水蓄积,所以用水泥打1 m 厚度为宜;用水泥打地面的运动场,应设置水浴场或淋浴器为宜;用泥土做地面的运动场,在猪舍内安装洒水装置为宜。

上一篇: 我国猪育种技术现状及前景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